泰雅族

梨山賓館
梨山賓館

梨山賓館位於梨山地區的中心位置,建造於1965年,是當地最早興建的旅館,也是早年蔣介石總統巡視臺灣時居住與接待國外賓客的主要行館之一,其古色古香的外觀已成為中橫的地標,大紅色的外觀建築特色與台北圓山、高雄圓山皆出自同一位建築師之手,被稱為台灣三大宮殿旅館。1971年開始對外營業,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經營,後來歷經九二一地震及敏督利颱風摧殘,2000年起停止營運,也因為十餘年未加以整修維護,已失去當年的金碧輝煌。2004年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接管梨山賓館後,委由梨山賓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將其重新整建, 並於2012年12月重新對外營運。

松茂
空拍松茂部落,影像左下方分布於公路兩側的聚落為松茂部落,順著公路往前延伸至遠處的聚落為梨山,右側蜿蜒的溪谷為大甲溪。

松茂部落位於梨山東北方3公里處,即台中市和平區梨山里中興路四段沿線部份。地處大甲溪及其支流合歡溪所夾之肩狀平坦稜上,海拔高度約2300公尺。日治時期該地設有太保久警官駐在所,故名「太保久」;又太保久日語拼音為「タボク」,居民因而常以「Tabok」稱呼部落。戰後,居民遷移至公路側的現址。 松茂地名源起不詳,可能與松茂梨的品種有關。

雪山
從雪山北峰向南眺望雪山稜線,遠方最高山頭就是雪山。

雪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和苗栗縣泰安鄉交界處,海拔3886公尺,是台灣第二高峰。大正4年(1915)7月,蕃務本署測量隊財津久平一行,由卑亞南社(今南山村)越過卑亞南鞍部(今思源埡口)到達志佳陽社(今環山部落),循志佳陽大山稜線完成雪山主峰的首登與測量,從此這條路線便成為攀登次高山(日治時代雪山名稱)最便捷的路徑。昭和 4 年(1929),台中州知事於次高山東南山腹興建「次高山莊」,成為當時雪山地區唯一的新式山莊,可容納百人住宿。1970年雪山東線開闢之後,因為較平緩好走,便取代志佳陽線成為攀登雪山的主要路線。

中橫公路宜蘭支線工程紀念碑
中橫公路宜蘭支線工程紀念碑

在思源啞口涼亭內,有一塊「中橫公路宜蘭支線工程紀念碑」,記述道路興建工程始末。石碑的背面,有1961年8月當時台灣省政府主席周至柔將軍所題的「飲水思源」四個字,這就是「思源埡口」地名的由來。中橫公路宜蘭支線興工於1955年1月,1959年3月竣工,全長111公里。此道路的前身是日治時代的卑亞南古道,日人為了方便交通與管理原住民,於大正 7 年(1918)開始修築卑亞南古道,路線從今日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經留茂安、四季、南山、台中市和平區思源啞口、環山、梨山、南投縣仁愛鄉馬力觀、馬列霸、紅香、瑞岩至霧社,全長約120公里,大正 10 年 (1921)完工。

卑亞南古道
南山村往突稜駐在所之間的一處古道,路面仍維持平整,右側駁坎十分完整。

日治時期為了方便交通與管理原住民,於大正 7 年(1918)3月開始修築卑亞南古道,路線從今日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經留茂安、四季、南山翻過卑亞南鞍部,再經過台中市和平區環山、梨山、南投縣仁愛鄉翠巒、望洋、紅香、瑞岩至霧社,全長約120公里,大正 10 年 (1921)3月完工。此路線原為泰雅族南北溝通的孔徑,開鑿後也成為「集團移住」泰雅族的重要道路。目前這條古道已被中部橫貫公路宜蘭支線和力行產業道路所取代,僅留下兩段未與公路重疊的古道遺跡 ,一為約克糾溪至思源啞口路段,另一段為梨山鞍部至福壽山農場。

南山國小
南山國小校園一景。

南山國小校園一景。南山國小位於海拔將近1200公尺高的南山村上部落,是一所有著泰雅族文化的原住民學校。南山國小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卑亞南蕃童教育所」,成立於大正9年(1920)5月,同年11月校舍落成並舉行開學儀式。大正10年(1921)9月改為「甲種蕃童教育所」,同年12月增建校舍完成。1946年5月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為「台北縣太平鄉四季國民學校埤南分校」,1962年8月獨立為「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學校」,1968年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南山國民小學」。1991年重建教室、宿舍、操場工程完工。

南山
南山村下部落一景。

南山部落在中橫宜蘭支線台七甲線道的28K處 ,海拔1200公尺,是蘭陽溪上游左岸的一個河階台地,原稱為pyanan(卑亞南),為炊食之意,從前泰雅族常在此地休息並炊飯而食,因以為社名。1959年中橫公路宜蘭支線興建,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途經此地,覺得卑亞南名稱不雅,乃取其南字,將村名改為南山村。南山村分為上下兩部落,卡拿旁( Kanaban)為下部落,位於南山派出所北方約 300 公尺處,是卑亞南部落原來的社地所在,由於此社位於台地下方,乃稱為下部落。古豪(Koxao)為上部落,1913 年日人勢力深入南山地區,在南山派出所現址設立駐在所,為了分散原住民的力量,令頭目 Losin-nobo 領一半的社人移住於駐在所附近令成一社,,因其地貌形狀似鼻,而稱之為 Koxao,由於較原部落位置更高,乃稱為上部落。

軍艦岩
位於玉峰溪溪谷間的軍艦岩

泰崗與白石溪會流後,稱為玉峰溪,過了秀巒就可以看到溪的對岸有一塊巨大岩石,像軍艦揚帆出航,凸出在玉峰溪上,日本時代曾有吊橋,通往對岸的芝生毛台山(シブケ砲台),在1970年代因屬危橋而拆除,秀巒一帶除了秀巒部落下方的秀巒溫泉外,在軍艦岩下方的溪流亦能看到冒泡處,溫泉由石縫湧出,為軍艦岩野溪溫泉的露頭,屬於碳酸泉,水溫約50度左右,透過溪水與溫泉混合調整溫度方適合浸泡,假日常有遊客於軍艦岩附近紮營。

養老駐在所
養老駐在所基地上所建築之鐵皮屋

日治時期養老駐在所的位置,今日因道路拓寬已改建為工寮,養老部落隸屬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位於秀巒溪左岸、西那吉山北麓,海拔900至1500公尺間的山腹,屬泰雅族基那吉群,養老為泰雅語Yuluw之音譯,是指穀倉下方的檔鼠板。

霞喀羅古道養老端
調查人員由霞喀羅古道養老端入口前往粟園的方向

由養老端登山口往粟園出發,在道路的兩側可見本部落原住民的果園,養老端的登山口約1250公尺,經過果園後為平緩上坡,因本區域屬於中海拔地區,林相夾雜著落葉性闊葉樹種,如青楓、臺灣赤楊、楓香等與部分的針葉樹,大約3.5公里,1小時的路程,進入桂竹林,可見路邊有一石砌的圓型木炭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