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

萬大社區
作為萬大發電廠員工宿舍的萬大社區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萬大社區,坐落萬大山西北方的山麓,距離萬大溪和濁水溪匯流之處的西側2公里遠,原為泰雅族萬大群的萬大社土地,後於日治中期興建萬大水庫之故,開始有電廠員工遷入居住,現在是萬大發電廠員工宿舍,也有原住民族人居住,而日治時期修築的霧社卡社古道也有經過此處。

霧社
霧社通往高峰的叉路口

縱貫南投縣仁愛鄉和信義鄉的霧社卡社古道,全長約60公里,北起霧社、南至巴庫拉斯舊部落,主要是由萬大霧社古道和萬大卡社古道連結而成,行經賽德克族與布農族的傳統領域。事實上,霧社卡社古道是第一條被研究的理蕃道路,因為途中有著重要的曲冰考古遺址,得以瞭解史前人群的活動足跡,具有相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指標意義。

角板山三星古道
大正駐在所附近的古道路段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大正駐在所,坐落明池森林遊樂區附近,從北部橫貫公路向東下切到梵梵溪後,再上切至角板山三星古道上,循著道路前行即可抵達大正駐在所和大正橋的重要遺址。事實上,橫越桃園市復興區和宜蘭縣三星鄉的角板山三星古道,始於1911年闢建,全長約125公里,為日治時期最早開鑿的理蕃道路,沿途設置14處的警察官吏駐在所,大正駐在所便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角板山三星古道的多數路段,皆已被北部橫貫公路所取代。

大正橋西端
大正橋西端橋頭,上方還留有一段纜線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大正橋,坐落大正駐在所和滝ノ上駐在所之間,為角板山三星古道上的一座鐵線吊橋,建於1916年,現今橋身已完全損毀,只留下東西兩端的橋頭,與溪谷落差約20公尺。若是要前往大正橋遺址,可以從明池森林遊樂區附近的北部橫貫公路向東下切到梵梵溪,再上切至角板山三星古道上,循著道路前行即可抵達大正駐在所和大正橋的重要遺址,但大正橋再往前的古道已經崩毀。

大正橋東端
大正橋東端橋頭,上方刻有大正橋的字樣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大正橋,坐落大正駐在所和滝ノ上駐在所之間,為角板山三星古道上的一座鐵線吊橋,建於1916年,現今橋身已完全損毀,只留下東西兩端的橋頭,與溪谷落差約20公尺。若是要前往大正橋遺址,可以從明池森林遊樂區附近的北部橫貫公路向東下切到梵梵溪,再上切至角板山三星古道上,循著道路前行即可抵達大正駐在所和大正橋的重要遺址,但大正橋再往前的古道已經崩毀。

大正駐在所水準點
大正駐在所旁的一等水準點59號基石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大正駐在所水準點,坐落明池森林遊樂區附近,從北部橫貫公路向東下切到梵梵溪後,再上切至角板山三星古道上,循著道路前行即可抵達大正駐在所和大正橋的重要遺址。事實上,橫越桃園市復興區和宜蘭縣三星鄉的角板山三星古道,始於1911年闢建,全長約125公里,為日治時期最早開鑿的理蕃道路,沿途設置14處的警察官吏駐在所,大正駐在所便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角板山三星古道的多數路段,皆已被北部橫貫公路所取代。

池ノ端駐在所
紅色屋頂房舍即為池ノ端駐在所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池ノ端駐在所,坐落明池森林遊樂區對面,從110線林道進入後約200公尺即可抵達,現已改建為房舍,但仍可見到坡道、階梯的遺跡。事實上,橫越桃園市復興區和宜蘭縣三星鄉的角板山三星古道,始於1911年闢建,全長約125公里,為日治時期最早開鑿的理蕃道路,沿途總共設置14處的警察官吏駐在所,池ノ端駐在所便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角板山三星古道的多數路段,皆已被北部橫貫公路所取代,僅存明池到英士村的路段。

四稜駐在所
大漢守衛站對面房舍即為四稜駐在所遺址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四稜駐在所,坐落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的大漢守衛站對面,現已改建為房舍,在附近道路仍可見到石階梯斜坡遺跡。事實上,橫越桃園市復興區和宜蘭縣三星鄉的角板山三星古道,始於1911年闢建,全長約125公里,為日治時期最早開鑿的理蕃道路,沿途總共設置14處的警察官吏駐在所,四稜駐在所便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角板山三星古道的多數路段,皆已被北部橫貫公路所取代,僅存明池到英士村的路段,但長年未有人使用。

巴壟紀念柱
巴壟紀念柱的正面刻有バロン橋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巴壟紀念柱,坐落巴陵橋北側,在巴陵1號隧道口外的樹叢中,因1914年巴壟鐵線橋落成,臺灣總督府土木局建造了紀念柱來記念橋樑完工。巴壟鐵線橋全長90公尺,於1960年代興建北部橫貫公路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巴陵橋,後因交通運輸增加,原本的巴陵橋路幅不足容易塞車,因而在巴陵橋旁另建巴陵大橋,於2005年完工通車,而原本的巴陵橋則改為景觀橋,僅供行人通行,橋樑的兩端巴陵一、二號隧道規劃為泰雅人文展示廳。

高坡部落
從空中俯瞰高坡部落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高坡部落,坐落高坡溪和大漢溪匯流的北岸山坡臺地,與義興部落隔溪相對,海拔450公尺,泰雅族傳統地名為Kaubo,為漁具筌仔的意思,因早年部落族人使用漁筌捕撈,因而得名,高坡又稱高婆、殼烏僕。日治中期,原居於新竹縣尖石鄉的拉號部落族人遷移至此定居,因高坡圳灌溉,得以開墾田地種植稻米。時至今日,高坡國小因人口外流之故,於2013年與羅浮國小併校,原本校舍改為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本部,作為共同學習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