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

銅山駐在所
銅山駐在所的砌石疊牆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的銅山駐在所,坐落銅山南南西方,海拔約1620公尺,建於1919年,為比亞毫古道開鑿當年所設置的。事實上,貫穿宜蘭縣南澳鄉和大同鄉的比亞毫古道,始於1919年闢建,另有一條銅山支線北抵寒溪村,在利有亨社附近接上主線,主線全長約87.2公里,支線約44.2公里,主要通過南澳群泰雅族的傳統領域。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運用比亞毫古道作為集團移住的理蕃道路,強制泰雅族人遷村,到了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同樣迫使部落遷徙平地。

Doras獵寮
Doras獵寮位在Yax Bula鞍部至哥各茲社之間的稜線北側上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的Doras獵寮,坐落Yax Bula鞍部至哥各茲社之間的稜線北側上,地形開闊、視野甚佳,是相當良好的制高點,為金洋村耆老Doras所擁有,他是庫巴博社最後遷居下山的耆老。但是,根據田野訪查資料顯示,此處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所整建的,關於這一點可從工寮底部的疊石工事得知並非泰雅族人的傳統技法,除此之外,根據歷史學者廖英杰的研究,推測此地可能是哥各茲分遣所,並曾為哥各茲氣象觀測所。

哈卡巴里斯社
哈卡巴里斯社築有大範圍石牆以防禦山豬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的哈卡巴里斯社,是先祖Gunpai Noekkan約在200年前率領9戶36人,從梨山東北方經南湖大山抵達和平溪流域的莫瑤,再遷至哈嘎灣社落腳,但其子又率領族人再次遷居到哈卡巴里斯建社。根據日本人類學家森丑之助的記載,哈卡巴里斯社僅有17戶,由於所在位置偏遠,臺灣總督府並未開闢警備道至此,但曾經設有駐在所,而日治初期哈卡巴里斯社族人於1915年前後先移居至寒溪村,後於1964年遷移至南澳平原與武塔村族人共居。

比亞毫社
從次考干溪遠眺比亞毫社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的比亞毫社,坐落和平北溪上游右岸的河階地,地處與次考干溪的匯流之處,海拔約1000公尺,泰雅族傳統地名為Biho,取自創社頭目Biho Naui之名,日治時期稱之為白咬社,日語記音是Piyahau,到了戰後時期則音譯成比亞毫,待部落族人遷移至南澳平原後,通稱為碧候。

金洋社
金洋社的遺址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的金洋社,坐落和平北溪左岸的向南傾斜山坡地,海拔約1200公尺,因地形之故,分為靠山谷西側的Knyan部落和靠東側的Yuwu部落,泰雅族傳統地名為Nekenyan,為忘記之意,據傳過去族人將物品遺忘留置於此,便以此為名。關於金洋社的開墾歷史,是由先祖Takun Bato於1790年代率領族人由Pinsəbəkan經過南湖大山、比亞毫社,落腳於Kngungn居住,後來,其子Ponya又率領族人遷至金洋創社。日治時期,金洋社、比亞毫社和庫巴博社因人口眾多勢力強盛,被視為大社。

丸田砲臺遺址
日治時期設置的丸田砲臺地基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丸田砲臺,為臺灣總督府監控泰雅族北勢群而設置的,由於砲臺具有威嚇性和攻擊性,若架設在山脈稜線或制高點可以俯瞰部落所在位置,達到嚇阻作用。事實上,日治初期時任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力行理蕃事業,於1911年以大規模的討伐陣隊壓制泰雅族北勢群,因警補丸田清殉職,便設置同名砲臺記念。時至今日,丸田砲臺遺跡藏身於柳杉人造林中,自二本松駐在所通往丸田砲臺的疊石道路,主要提供糧食運輸和戰略補給。

イナコ駐在所
調查人員於Inago社駐在所門前合影(調查人員於イナコ駐在所遺址門前合影)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イナコ駐在所,坐落濁水溪南岸臺地,相距萬大部落西側約3公里,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於原本的松林部落所設置的警察駐在所。事實上,在1930年發生霧社事件之前,臺灣總督府曾經將部分太魯閣族人集體遷居至萬大水庫西側5公里處,但後來瘡疾肆虐,有14戶74人返回原居地。到了戰後時期,國民政府修建完成自萬大到埔里之間的道路,為求交通便利,松林部落族人便遷居至現址。

曲冰遺址
曲冰遺址的解說碑文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曲冰遺址,因溪流彎曲、河水冰冷,因而得名,是在1981年考古挖掘發現的,鄰近的曲冰部落也聲名大噪。從出土的礎石和石牆來推測,當地可能是櫛比鱗次的石屋,而在發現的遺物中,還有石鏃、石錛、網墜、石斧、陶片等,證明早期當地住民的經濟活動是以農漁並重,時間大約距今1700至3600年之間,跨越了埔里水蛙窟遺址和大瑪璘遺址。此外,從遺址出土的大量打製石器來推測,可能是住民為了適應山區生活所致。

松林部落
遠眺松林部落和松林橋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松林部落,坐落濁水溪南岸臺地,相距萬大部落西側約3公里,由於此處較多松樹,就以其為名。事實上,在1930年發生霧社事件之前,臺灣總督府曾經將部分太魯閣族人集體遷居至萬大水庫西側5公里處,但後來瘡疾肆虐,有14戶74人返回原居地。到了戰後時期,國民政府修建完成自萬大到埔里之間的道路,為求交通便利,松林部落族人便遷居至現址。

親愛部落
親愛部落一隅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親愛部落,坐落濁水溪南岸臺地,為泰雅族萬大群的萬大社部落族人居住,在地理位置上,東與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為界,南與信義鄉接壤,西南與武界部落為鄰,北與南豐、大同、春陽、菁英等部落相連。戰後時期,由於親愛部落並未參與1930年發生的霧社事件,國民政府便取其相「親」相「愛」之意,將之命名為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