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戰爭

文山溫泉
從泰山隧道俯視文山溫泉上方吊橋

位於中部橫貫公路天祥和西寶之間的文山溫泉,為太魯閣國家公園裡唯一的野溪溫泉,出水口隱藏在立霧溪支流大沙溪河床岸邊的大理石岩縫,是由參與1914年太魯閣戰爭的少佐深水武平次發現的,並命名為深水溫泉,到了戰後時期,國民政府改稱為文山溫泉。原本從中部橫貫公路泰山隧道南口右側的步道可下抵溫泉,但2005年曾發生落石擊中遊客造成死傷,一度封閉,現今僅維持野溪溫泉原貌不再開發。

關原駐在所
關原駐在所入口處的的疊石牆

位於中部橫貫公路關原上方的關原駐在所,海拔約2580公尺,當太魯閣戰爭發生時,臺灣總督府派遣的軍隊從合歡山向東進攻太魯閣,關原就是第一站,而時任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聽聞太魯閣族部落曾大戰於此,就引日本戰國時期的古戰場為典,命名為關原。於是,日治中期合歡越嶺古道改線,為了紀念總督而將駐在所稱為關原。戰後時期,中部橫貫公路開通,從關原駐在所下方經過之處,也稱為關原,設有觀雲山莊、合歡派出所和關原加油站等。

合歡越嶺古道
從大禹嶺到關原駐在所之間的合歡越嶺古道

1914年太魯閣戰爭發生時,時任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欲以強勢軍警力量,殲服立霧溪沿岸的太魯閣族,而南投廳長石橋亨就親自率領南投廳道路開鑿隊,自埔里出發,開路抵達天祥。戰爭結束後,繼續整修道路,從埔里到太魯閣峽口,即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最初路徑。其後,因部落集體遷移,加上原本路線坡度較大,於是修改路線,在1935 年完工。戰後時期,中部橫貫公路開通,取代、切斷合歡越嶺古道,加上颱風侵蝕,現今僅有少數完整路段可行走。

合歡駐在所
從高處俯視合歡駐在所一帶的現況

位於台14甲線省道上方的合歡駐在所,坐落大禹嶺和小風口之間,海拔2782公尺。1914年太魯閣戰爭發生時,時任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欲以強勢軍警力量,殲服立霧溪沿岸的太魯閣族,而南投廳長石橋亨就親自率領南投廳道路開鑿隊,自埔里出發,開路抵達天祥。戰爭結束後,繼續整修道路,從埔里到太魯閣峽口,即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最初路徑。其後,因部落集體遷移,加上原本路線坡度較大,於是修改路線,在1935 年完工,成為當時熱門的健行路線。

武嶺

位於台14甲線31.5公里處的武嶺,坐落合歡山主峰和東峰之間的鞍部,海拔3275公尺,為臺灣公路的最高點,除了西側有部分遮蔽外,四周山線盡收眼底。日治時期,武嶺稱作南合歡山鞍部,1914年太魯閣戰爭發生時,時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自霧社引軍挺進,越過此鞍抵達東合歡山西北地區,設立討伐軍司令部,因此,武嶺當時也被稱作佐久間峠,而日治時期的登山健行隊伍,都是從這裡攀登合歡山主峰。戰後時期,由於中部橫貫公路開鑿,改稱武嶺。

追分駐在所
追分駐在所位在現今翠峰派出所對面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追分駐在所,坐落現今翠峰派出所對面,為著名的山岳展望臺,日治時期稱翠峰為追分(Oiwake),意即道路的分歧點。由於追分駐在所的位置地勢險要,西北方向闢有重要的理蕃道路,是臺灣總督府和原住民族各部落認定的分界點,而1914年太魯閣戰爭發生時,臺灣總督府派遣的軍隊尚未抵達合歡山之前,會先在追分駐在所集結,設有大型補給站,稱為中繼倉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