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鐵絲

タラッカス駐在所(粟園派出所)
タラッカス駐在所(粟園派出所)遺留的夯土牆

坐落養老山西稜北方小支稜的タラッカス駐在所(粟園派出所),始於1920年設立,海拔約1415公尺,整座地基有400餘坪,當時霞喀羅警備道路尙未開闢。事實上,原本位在此處的部落名為Trakis,是小米的意思,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就援用命名,取其發音稱為タラッカス。戰後初期,國民政府接收使用改稱粟園派出所,最後在1959年廢棄。時至今日,タラッカス駐在所置身桂竹造林,對於地基破壞甚大,但仍可見夯土屋基、屋舍和圍牆等遺跡。

馬鞍駐在所
馬鞍駐在所的地基,解說牌後方為殘存的夯土牆

坐落養老山西稜小鞍部上的馬鞍駐在所,始於1922年設立,海拔約1460公尺,整座地基則有400餘坪。據傳最早進抵此處開墾的泰雅族人名叫Bawan,而這塊泰雅族的傳統領域便以其命名為Bawan,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就音譯為馬鞍。戰後初期,國民政府接收使用轉為馬鞍派出所,最後在1959年廢棄。時至今日,馬鞍駐在所仍可見夯土屋舍和夯土牆面的遺跡。

武神駐在所
武神駐在所地基平臺的現況,留有臨時工寮的竹結構

坐落布奴加里山西北稜的武神駐在所,海拔約1430公尺,始於1922年設立,當時是日治時期霞喀羅警備道路甫完工的警力高峰期,但時隔5年後,在檢討警力配置時被裁撤。過去,武神駐在所隔著薩克亞金溪與對岸的見返駐在所相望,時至今日,駐在所仍然保有完整的邊坡石砌下駁坎,而林務局也在此設置霞喀羅國家步道解說牌,介紹武神駐在所沿革與當時的空間配置。

サカヤチン警察官吏駐在所(白石派出所)
木造瓦頂的白石派出所辦公廳

坐落佐藤山北側沿稜2328峰往東北延伸稜尾上的サカヤチン警察官吏駐在所,始於1922年設立,海拔約1630公尺,為日治時期霞喀羅古道最重要的據點,配置有30名警備人員。戰後時期,國民政府更名改稱為白石派出所,並於1969年重新改建辦公宿舍。事實上,サカヤチン警察官吏駐在所(白石派出所)的辦公廳後門是通往佐藤山的道路入口,屬於鹿場連嶺道路系統檜山上線的起點,但當今幾乎無人使用,因此,林務局設有警告標誌,避免登山客誤入。

田村臺駐在所
調查人員於田村臺駐在所的正門口合影

位於新竹縣五峰鄉高橋山和1998峰山腰的田村臺駐在所,始於1922年設立,是以首任主管田村勇一警部的姓氏取名,泰雅族傳統地名為Tarofun。日治初期,先後發生兩次霞喀羅事件後,臺灣總督府便將此地命名為木喀拉卡高地,而在1925年開鑿的鹿場連嶺道路,就是以田村臺作為起點。時至今日,田村臺駐在所坐落柳杉造林地,因為造林工作破壞了部分遺址,但仍可見大門坡道、疊石地基和砲臺遺址。

庄子駐在所
庄子駐在所後方高約1公尺的駁坎

位於當今霞喀羅國家步道入口停車場上方的庄子駐在所,海拔約1780公尺,當日治時期動工開闢的霞喀羅警備道路完成後,臺灣總督府認為此處具有重要戰略位置,因而在1922年設立駐在所,地基約百餘坪,但時隔2年,考量這個區域歸於平靜便將之撤廢。時至今日,由於產業道路的拓寬與停車場迴車道的挖掘,致使庄子駐在所的前庭崩毀,但仍可見夯土牆、砲臺地基和石砌駁坎等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