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

里美避難步道
從山美橋遠眺岳亞那山稜線和達娜伊谷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和里佳村的里美避難步道,過去是鄒族山美部落通往里佳部落的道路,主要是由山美部落沿著曾文溪左岸的山徑進入達娜伊谷溪之後,攀上岳亞那山西側的小支稜,經過約富霓,進而抵達里佳部落。事實上,阿里山公路通車後,這條古道已荒廢多年,直至2009年遭遇莫拉克風災,部落道路中斷,部落族人開始向林務局提出修復古道的建議,除了緊急救難之用,也可發展觀光,最後里美避難步道於2013年啟用,全長約2.1公里。

山美部落
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的山美部落街道一景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的山美部落,原為砂米箕社的所在位置,是達邦大社的一小社,過去散居於今址上方的薩匹基山南麓山凹處,但日治初期發生山崩,部落族人開始向南遷移至砂米箕蕃務官吏駐在所附近居住,並且沿用舊社名,當時僅有2戶14人,到了戰後初期增為58戶260人,國民政府設立行政區域時直接音譯為山美村。時至今日,山美部落設有學校、派出所、農會、辦事處、教會等,是阿里山鄉的生活中心。

大塔山
右側為大塔山主峰,設有觀景臺

塔山為阿里山山脈之一,山脈東西橫亙,岩層排列水平,層層上疊,猶如塔狀,層理極為明顯。大塔山主峰海拔2663公尺,為鄒族聖山,傳統地名為Hocubu,意指妖怪的巢窟和靈魂的歸宿,鄒族人深信死亡後靈魂會居住在塔山,善靈住在大塔山,惡靈居於小塔山,而小塔山海拔2484公尺,傳統地名稱Maeno,是尖頂山之意。

眠月線鐵路
阿里山林業鐵路的眠月線

位於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眠月線鐵路,完工於1915年,自阿里山舊車站通往松山,全長約14公里,中途設有塔山和眠月兩站,後因林木砍伐作業終止,眠月線於1934年遭到拆除。戰後初期,由於阿里山林業鐵路沿線需要造林,國民政府便將鐵道修復至石猴段,但近年來,眠月線鐵路先後經歷集集大地震和莫拉克風災的重創,至今仍難以通行。

特富野古道
特富野古道約1900公尺處鞍部的指示牌

橫跨嘉義縣阿里山鄉和南投縣信義鄉交接處的特富野古道,主要從特富野通往自忠,這條古道是過去鄒族人用以狩獵、通婚、探親、甚至與異族交戰的路徑,並且,可以連結到塔塔加繼續前往玉山地區,是阿里山和玉山銜接的重要道路。日治中期,臺灣總督府將鄰近自忠的古道整建為水山線舊鐵道,作為輸送木材之用,但鐵道於1977年廢棄,之後嘉義林區管理處在2001年將特富野到自忠全長6.32公里的路段加以整修,保留鐵道鋪面,即為當今的特富野古道。

遠望塔山
從阿里山的沼平向北觀望塔山

塔山為阿里山山脈之一,山脈東西橫亙,岩層排列水平,層層上疊,猶如塔狀,層理極為明顯。大塔山主峰海拔2663公尺,為鄒族聖山,傳統地名為Hocubu,意指妖怪的巢窟和靈魂的歸宿,鄒族人深信死亡後靈魂會居住在塔山,善靈住在大塔山,惡靈居於小塔山,而小塔山海拔2484公尺,傳統地名稱Maeno,是尖頂山之意。

自忠
自忠路旁可見特富野古道的登山口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和南投縣信義鄉交界之處的自忠,坐落阿里山山脈與玉山山脈的谷間隘口,地處阿里山公路路標97公里,路旁可見特富野古道的登山口。事實上,這個地方在日治時期稱作兒玉,主要記念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但到了戰後,改為記念二戰期間抗日名將張自忠而更名。1931年,臺灣總督府修建完成阿里山林業鐵路的水山線,由沼平至兒玉(自忠),又稱兒玉線,而阿里山公路大致沿襲水山線舊鐵道的路基興建。

特富野古道(水山線舊鐵道)
阿里山林業鐵路水山線的舊鐵道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特富野古道(水山線舊鐵道),為過去阿里山林業鐵路的東埔線運材鐵道支線,完工於1931年,由沼平至兒玉(自忠),其後繼續延伸至新高口,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開發阿里山森林資源所修築的鐵道。事實上,水山線舊鐵道抵達自忠後,有鐵道支線往西南岔出,即是目前特富野古道平緩腰繞的路段,但鐵道於1977年廢棄,之後嘉義林區管理處在2001年將部分鐵道重新整理,成為特富野古道的部分路段,提供遊客健行。

特富野部落
從空中俯瞰特富野部落,右下道路可通往特富野古道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的特富野部落,坐落曾文溪左岸的高位河階上,海拔約1050公尺,是鄒族特富野大社的所在地,目前部落下方道路可通往特富野古道,過去是鄒族人前往玉山一帶出草和狩獵的重要通道。由於特富野部落較為接近曾文溪源流,傳統地名稱作Tsumuna,即是水流源地之意,但清領時期相關文獻註記此地為豬母嘮社或肚武膋社,日治初期同樣記載為知母朥社或豚母朥社,均是用福佬語發音tu-bu-la的音譯地名,直到戰後才以華語音譯為特富野。

智智亞部落
從龍美聚落俯瞰智智亞部落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的智智亞部落,坐落阿里山公路和山美產業道路交接處的下方,為過去鄒族達邦大社的一小社,傳統地名是Tsatsaya,但當時漢人稱其為瀨頭社,因為部落位於當今番路鄉的瀨頭(龍美)附近,而目前所稱的智智亞乃是音譯地名。日治初期,智智亞部落共有6戶52人,到了戰後初期則是9戶48人,由於位在阿里山林業鐵路附近,對外接觸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