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宜蘭縣南澳鄉和大同鄉的比亞毫古道,始於1919年闢建,東起南澳村、西至四季村,另有一條支線北抵寒溪村,主線全長約87.2公里,支線約44.2公里,主要通過南澳群泰雅族的傳統領域。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運用比亞毫古道作為集團移住的理蕃道路,強制泰雅族人遷村,到了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同樣迫使部落遷徙平地,而最後遷移的部落即為哈卡巴里斯。時至今日,比亞毫古道被列為國家步道,多數路段尚存,但未全面整修,目前維持部分通行。

- - / -
- - - -
- -
- -/-
- -
貫穿宜蘭縣南澳鄉和大同鄉的比亞毫古道,始於1919年闢建,東起南澳村、西至四季村,另有一條支線北抵寒溪村,主線全長約87.2公里,支線約44.2公里,主要通過南澳群泰雅族的傳統領域。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運用比亞毫古道作為集團移住的理蕃道路,強制泰雅族人遷村,到了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同樣迫使部落遷徙平地,而最後遷移的部落即為哈卡巴里斯。時至今日,比亞毫古道被列為國家步道,多數路段尚存,但未全面整修,目前維持部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