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越南投縣仁愛鄉和花蓮縣秀林鄉的能高越嶺古道,全長約85公里,通過中央山脈進抵銅門,過去一直是賽德克族行獵往來的道路,直至1917年,臺灣總督府為求蕃地長治久安,不惜耗費巨資動員數萬餘名人力,開鑿理蕃道路來改善交通運輸,進而達到控制之實。戰後初期,臺灣電力公司運用木瓜溪水力發電,沿著能高越嶺古道架設輸電鐵塔,作為東電西運的保線道,並於能高鞍部設立一座題有光被八表和利溥民生的石碑,以資紀念。
- - / -
- - - -
- -
- - -/-
- -
橫越南投縣仁愛鄉和花蓮縣秀林鄉的能高越嶺古道,全長約85公里,通過中央山脈進抵銅門,過去一直是賽德克族行獵往來的道路,直至1917年,臺灣總督府為求蕃地長治久安,不惜耗費巨資動員數萬餘名人力,開鑿理蕃道路來改善交通運輸,進而達到控制之實。戰後初期,臺灣電力公司運用木瓜溪水力發電,沿著能高越嶺古道架設輸電鐵塔,作為東電西運的保線道,並於能高鞍部設立一座題有光被八表和利溥民生的石碑,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