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南路

森永基督長老教會
影像為森永基督長老教會,設立於1957年12月

本村居民原為舊大古( Tjarilik )及鄰近附屬部落古他納斯( Gutanas)、依尼發里央( Enivaian )居民,於1953年遷移至此。當時,舊大古社居民因處於陡峭山區,生活不便,而選擇日治時代專植奎寧、咖啡、茶作之森永星奈園株式會社所在作為遷村之地,後沿用農場之名為村名。其中Tjarilik ,為排灣族舊部落名,深山峻峭之意、古他納斯(Gutanas),排灣族舊部落名,部落在峭壁上之意、依尼發里央(Enivaian),排灣族舊部落名,有神木、大樹之地。

石門古戰場
原為西鄉都督遺跡碑,戰後題字改為澄清海宇還我河山

位於屏東縣車城鄉和牡丹鄉交界的石門古戰場,坐落四重溪及其支流流域的丘陵山地,附近的石門和大梅因河岸低地面積較廣,是主要人口分布區域,由於鄰近地形險要的四重溪隘口,自牡丹社事件發生以來,日本一直都以石門稱之,戰後遂成為村名和鄉名。事實上,設立於石門古戰場的西鄉都督遺跡碑和征蕃役戰死病殁忠魂碑,是用來記念牡丹社事件,到了戰後時期,因認為遺跡碑有辱國風,便將題字撤換,以表彰原住民族的抗日精神。

女仍溪
恆春、卑南古道旭海端所經過的女仍溪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的女仍溪,流經恆春卑南古道旭海端,由於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時會化為伏流,為荒溪型河川。事實上,縱貫屏東縣恆春鎮和臺東縣臺東市的恆春卑南古道,是從恆春經滿州後再沿著海岸向北走,繼續會合來自屏東的其他路線古道,進而抵達臺東市。日治中期,恆春卑南古道早已被拓寬為指定道路,可供汽車通行,現今殘存的古道路跡幾乎是日治時期的自動車道,目前尚無法通行的路段為觀音鼻一帶。

八瑤灣
從高處遠眺恆春半島東海岸八瑤灣

位於屏東縣滿州鄉的八瑤灣,坐落恆春半島東海岸,為清領時期發生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場景。當時,從琉球宮古島前往那霸繳納年貢的山原號,因返航時遭遇暴風,漂流至八瑤灣,船上乘客登陸後,被鄰近的高士佛社排灣族人殺害,由於琉球為日本藩屬國,1874年日本就以八瑤灣殺害琉球人為由,入侵臺灣出兵攻打南部的原住民族部落,這次事件即是所謂的牡丹社事件。也因為牡丹社事件的發生,清廷開始積極治理恆春半島,治臺政策也隨之大幅改變。

滿州港仔村
滿州鄉港仔村的入口意象

位於屏東縣滿州鄉的港仔村,坐落全鄉的最北端,幾乎為山地地形,而港仔溪及其支流礁溪的河岸,以及溪流出海口的河谷平原,是全村主要農田的所在位置。過去,港仔村為排灣族高士佛社的傳統領城,其後也有恆春阿美族人定居於此。這裡曾經是瑯嶠卑南古道的必經之地,但時至今日,已改建為縣道200號的末端,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滿州街道
滿州街景

位於屏東縣滿州鄉的滿州村,坐落港口溪及其支流老佛溪的流域,過去為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和斯卡羅族豬勝束社的傳統獵場,後有客家移民進入此處拓墾。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此設有庄役場、公學校、駐在所、電信局、郵局等單位設施,是滿州鄉的行政中心,而1920年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將滿州舊稱蚊蟀取其諧音改稱為滿洲,但因與中國東北的滿洲國二字相同,遭居民反對而改寫為現今地名。

出火
出火特別景觀區的入口意象

位於屏東縣恆春鎮的出火,坐落恆春縣城東門之外,在縣道200號約3公里處北側的二重溪橋下,因天然氣湧出所形成的,為恆春半島著名的地質景觀,但出火位置並不固定,所以出火聚落和山火橋的位置均與目前景點位址不同。事實上,出火聚落地處出火橋附近,日治初期可能位在出火溪畔的河岸地,現今大多聚居於公路北側,戶數不多,但由殘存的一戶祀壺信仰可知,過去有平埔族群聚居,曾有平埔番厝庄的稱呼。

恆春卑南古道之旭海端
緊鄰太平洋的恆春卑南古道旭海端

縱貫屏東縣恆春鎮和臺東縣臺東市的恆春卑南古道,主要從恆春經滿州後,穿越中央山脈尾段抵達海岸,再通過旭海、觀音鼻,沿著海岸北走,先後行經南田部落和安朔部落,向北繼續會合來自屏東的其他路線古道,進而抵達臺東市。日治中期,恆春卑南古道早已被拓寬為指定道路,可供汽車通行,現今殘存的古道路跡幾乎是日治時期的自動車道,目前尚無法通行的路段為觀音鼻一帶。

觀音鼻
從觀音鼻向北遠眺南田海岸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的觀音鼻,坐落恆春卑南古道。事實上,縱貫屏東縣恆春鎮和臺東縣臺東市的恆春卑南古道,主要從恆春經滿州後,穿越中央山脈尾段抵達海岸,再通過旭海、觀音鼻,沿著海岸北走,先後行經南田部落和安朔部落,向北繼續會合來自屏東的其他路線古道,進而抵達臺東市。日治中期,恆春卑南古道早已被拓寬為指定道路,可供汽車通行,現今殘存的古道路跡幾乎是日治時期的自動車道,目前尚無法通行的路段為觀音鼻一帶。

塔瓦溪
從高處遠眺塔瓦溪

位於臺東縣達仁鄉的塔瓦溪流域,主要發源於牡丹溪山和太和山之間的山谷,最後注入太平洋。事實上,縱貫屏東縣恆春鎮和臺東縣臺東市的恆春卑南古道,是從恆春經滿州後再沿著海岸向北走,繼續會合來自屏東的其他路線古道,進而抵達臺東市。日治中期,恆春卑南古道早已被拓寬為指定道路,可供汽車通行,現今殘存的古道路跡幾乎是日治時期的自動車道,目前尚無法通行的路段為觀音鼻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