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蕃

大正橋東端
大正橋東端橋頭,上方刻有大正橋的字樣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大正橋,坐落大正駐在所和滝ノ上駐在所之間,為角板山三星古道上的一座鐵線吊橋,建於1916年,現今橋身已完全損毀,只留下東西兩端的橋頭,與溪谷落差約20公尺。若是要前往大正橋遺址,可以從明池森林遊樂區附近的北部橫貫公路向東下切到梵梵溪,再上切至角板山三星古道上,循著道路前行即可抵達大正駐在所和大正橋的重要遺址,但大正橋再往前的古道已經崩毀。

大正駐在所水準點
大正駐在所旁的一等水準點59號基石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大正駐在所水準點,坐落明池森林遊樂區附近,從北部橫貫公路向東下切到梵梵溪後,再上切至角板山三星古道上,循著道路前行即可抵達大正駐在所和大正橋的重要遺址。事實上,橫越桃園市復興區和宜蘭縣三星鄉的角板山三星古道,始於1911年闢建,全長約125公里,為日治時期最早開鑿的理蕃道路,沿途設置14處的警察官吏駐在所,大正駐在所便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角板山三星古道的多數路段,皆已被北部橫貫公路所取代。

池ノ端駐在所
紅色屋頂房舍即為池ノ端駐在所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池ノ端駐在所,坐落明池森林遊樂區對面,從110線林道進入後約200公尺即可抵達,現已改建為房舍,但仍可見到坡道、階梯的遺跡。事實上,橫越桃園市復興區和宜蘭縣三星鄉的角板山三星古道,始於1911年闢建,全長約125公里,為日治時期最早開鑿的理蕃道路,沿途總共設置14處的警察官吏駐在所,池ノ端駐在所便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角板山三星古道的多數路段,皆已被北部橫貫公路所取代,僅存明池到英士村的路段。

四稜駐在所
大漢守衛站對面房舍即為四稜駐在所遺址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四稜駐在所,坐落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的大漢守衛站對面,現已改建為房舍,在附近道路仍可見到石階梯斜坡遺跡。事實上,橫越桃園市復興區和宜蘭縣三星鄉的角板山三星古道,始於1911年闢建,全長約125公里,為日治時期最早開鑿的理蕃道路,沿途總共設置14處的警察官吏駐在所,四稜駐在所便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角板山三星古道的多數路段,皆已被北部橫貫公路所取代,僅存明池到英士村的路段,但長年未有人使用。

巴壟紀念柱
巴壟紀念柱的正面刻有バロン橋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巴壟紀念柱,坐落巴陵橋北側,在巴陵1號隧道口外的樹叢中,因1914年巴壟鐵線橋落成,臺灣總督府土木局建造了紀念柱來記念橋樑完工。巴壟鐵線橋全長90公尺,於1960年代興建北部橫貫公路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巴陵橋,後因交通運輸增加,原本的巴陵橋路幅不足容易塞車,因而在巴陵橋旁另建巴陵大橋,於2005年完工通車,而原本的巴陵橋則改為景觀橋,僅供行人通行,橋樑的兩端巴陵一、二號隧道規劃為泰雅人文展示廳。

高坡部落
從空中俯瞰高坡部落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高坡部落,坐落高坡溪和大漢溪匯流的北岸山坡臺地,與義興部落隔溪相對,海拔450公尺,泰雅族傳統地名為Kaubo,為漁具筌仔的意思,因早年部落族人使用漁筌捕撈,因而得名,高坡又稱高婆、殼烏僕。日治中期,原居於新竹縣尖石鄉的拉號部落族人遷移至此定居,因高坡圳灌溉,得以開墾田地種植稻米。時至今日,高坡國小因人口外流之故,於2013年與羅浮國小併校,原本校舍改為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本部,作為共同學習的場所。

霞雲坪部落
從空中俯瞰霞雲坪部落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霞雲坪部落,坐落大漢溪北岸的河階地,海拔280公尺,泰雅族傳統地名為Habun,為射的意思,因溪流在此奔馳而下匯入大漢溪,如射箭之快速,但另有一說是Habun為河流交匯處之意。日治初期,由於霞雲坪部落三面環溪、一面背山,形勢險要利於防守,而選擇在此防守抗日,其後,臺灣總督府以霞雲坪臺地作為集團移住政策的地點,泰雅族人開始在這裡耕田種稻,1931年霧社事件發生後,更強迫卡優哈本社率眾遷來此地,又稱哈本社。

溪口臺部落
從空中俯瞰溪口臺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溪口臺,坐落大漢溪出口的河階臺地,在角板山對面,海拔400至500公尺,分上下兩臺階,泰雅族傳統地名為Rahaw或Takan,意指延伸的臺階。據傳溪口臺的地名由來有二,一是地處大漢溪出口的河階臺地,因而得名;二是蔣中正遊覽此地時,從角板山遠眺溪口臺,驚嘆溪口啊溪口,宛如故鄉奉化縣溪口鎮,得名溪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曾經在溪口臺對面設置砲台,其後,將泰雅族部落集體遷村於此,現今溪口臺水田都是此時墾拓的。

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
角板山公園內的復興亭,原為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的所在位置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坐落角板山公園內,現今的復興亭即為原本紀念碑的所在位置。由於擔任臺灣總督長達9年的佐久間左馬太,以強硬軍事手段討伐原住民族,加上角板山是日治時期理蕃事業的開始之地,於是設立石碑以歌頌功績,因此,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落成於1930年,材質為花崗岩,有著圓形底座、渦卷式階梯與石砌矮牆。直到戰後時期,國民政府拆除紀念碑本體,改建為復興亭,現今復興亭旁還留有紀念碑的構件。

角板山貴賓館(薰風閣)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的前身即為角板山貴賓館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坐落角板山公園內,原為日治時期建造的角板山貴賓館和侍衛休息所的薰風閣,主要用來招待1923年訪臺的日本裕仁太子。當時,時任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選用插天山的高級檜木,於現今角板山公園南側建造貴賓館,而旁側也建有侍衛休息所,名為薰風閣,但裕仁太子並未到此居宿,轉為招待貴賓之用。但是,1992年貴賓館遭受大火焚毀,隔年原址改建為復興青年活動中心,僅存薰風閣仍維持日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