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蕃

義興
從北橫公路眺望大漢溪對岸的義興,部落下方為大漢溪,溪谷右端為義興壩。

義興(Gihin)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義盛里,小烏來南方約三公里處,大漢溪中游右岸的台地或斜地,海拔約400公尺。與高坡隔大漢溪相對,由北橫公路有吊橋可達。亦作宜亨,泰雅語原義為陽光,據說往昔雪霧鬧社人到此,見陽光普照,認定居此必子孫興旺,乃遷此定居,並將此地取名Gihin。亦有謂 Gihin意為山坡地、草名、水蛭,但均不可考。今闢有義興一圳、義興二圳,故稻田頗多,而山坡地產竹木與香菇。大漢溪上義興攔砂壩完成後,利用期水力在此建設義興電廠。

下宇內
下宇內

下宇內(Rahu’)又稱小烏來,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義盛里。早期泰雅語為rahu-ulay意指下半內,當時因為文旦樹而得名,ulay溪中有溫泉,後被破壞。上方為上半內gramay,但今天皆稱ulay。光復初期復興區地名皆以閩南語譯成,為識別台北烏來,稱為小烏來,或譯為宇內,因為於相對下游處故稱下宇內。泰雅語ulay乃為瀑布之意,亦有人誤解為溫泉之意。聚落內有創立於1950年的義盛國小。 日據時期有日本人來此管理,下宇內部落是由原居住在上宇內的居民所遷徙下來。

角板山樟腦收納所
角板山樟腦收納所之部分建築。

位於角板山行館旁的角板山樟腦收納所,建於昭和14年(1939)。 在清末日治時期,台灣的樟腦產量最高曾佔世界七成之多,因此有「樟腦王國」之稱,而角板山則是北台灣伐樟製腦的集散中心,日人更建立輕便台車,以順利將樟腦運至大嵙崁(今大溪),再藉由大漢溪運至台北、出口至世界各地。明治34年(1901),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成立,將樟腦相關事務納入。大正8年(1919),為加強控制和減低成本,以官辦民營的生產方式,成立「台灣製腦株式會社」。昭和9年(1934)臺灣總督府解散製腦株式會社,將原料與成品的製造改由専賣局統轄。1945年國民政府遷台 後,樟腦生產仍維持專賣制度,1967年台灣省樟腦煉製廠裁撤,取消樟腦公賣制度。

介壽國小(角板山蕃童教育所)
介壽國小校門,校址位於桃園市復興區澤仁里中正路33號。

明治42年(1909)8月,角板山甲種蕃童教育所成立,為今介壽國小的前身。1946年9月合併原國語(日語)講習所於現址成立新竹縣角板鄉角板國民學校。1949年10月改稱桃園縣角板鄉角板國民學校,1954年角板鄉改稱復興鄉,校名亦改稱桃園縣復興鄉介壽國民學校,1957年配合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稱桃園縣復興鄉介壽國民小學。介壽國小屬偏遠地區小學,校園設計以泰雅文化為主軸,因環境特殊,特別重視融合多元族群,落實多元文化觀。

角板山神社石燈籠竿
桃園市復興區圖書館後方階梯,此階梯並非角板山神社遺跡,但兩側的裝飾石柱是神社遺留的石燈籠構件「竿」(石燈籠燈幢下部的長柱子),上面刻有捐獻者名字。

日治時期,角板山神社於新竹州大溪郡番地角板山社興建,昭和13年(1938)8月15日鎮座,祭神為豐受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例祭日為每年的11月15日。 原址位於桃園市復興區澤仁里中正路與仁愛路交叉口附近,復興區圖書館和歷史文化館一帶。戰後神社的建築物已被拆除,目前可見的遺跡只剩下成為巷道的參拜道和四個石燈籠竿。

角板山神社參拜道
角板山神社參拜道

遠處的斜坡在日治時期為角板山神社參拜道,斜坡左側的建築物為桃園市復興區圖書館,斜坡右側是復興區歷史文化館。角板山神社於新竹州大溪郡番地角板山社興建,昭和13年(1938)8月15日鎮座,祭神為豐受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例祭日為每年的11月15日。原址位於桃園市復興區澤仁里中正路與仁愛路交叉口附近。戰後神社的建築物已被拆除,只剩石燈籠部分的構件「竿」(石燈籠燈幢下部的長柱子),如今已被用來作為階梯旁的裝飾,上面還可以看到捐獻者的名字。

塔曼溪駐在所
樹林後方斜坡上的疊石遺跡,即為塔曼溪駐在所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塔曼溪駐在所,坐落大漢橋南側停車場的對面山壁,由於1963年北部橫貫公路開始興建,路線規劃大部分與角板山三星古道重疊,以致日治時期修築的鐵線橋紛紛遭到拆除、改建,而原本地處塔曼溪駐在所旁的塔曼溪吊橋也改建為大漢橋,可以俯瞰塔曼溪狹谷,也能遠眺巴陵地區。時至今日,在停車場對面山壁的樹林中,仍可見到塔曼溪駐在所的疊石遺跡。

舊來義駐在所平臺
舊來義石板屋群上方的寬闊平臺,即為駐在所遺址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的舊來義駐在所,坐落舊來義部落石板屋群上方的寬闊平臺,有鐵皮屋、水塔、水槽等建物遺跡,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所設置的。事實上,舊來義部落內有兩個集居型的部落,地處東南側的大部落稱為Chajiakavus,而西北側的小部落稱為Chingasan,是前者分派出來的,到了戰後初期,部落族人被迫集體遷村至現今的來義部落。若要前往舊來義部落,可從來義林道6.5公里處的岔路進入,即可見到入口設置的石碑,部落遺址仍有大規模的石板屋群。

角板山三星古道
大正駐在所附近的古道路段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大正駐在所,坐落明池森林遊樂區附近,從北部橫貫公路向東下切到梵梵溪後,再上切至角板山三星古道上,循著道路前行即可抵達大正駐在所和大正橋的重要遺址。事實上,橫越桃園市復興區和宜蘭縣三星鄉的角板山三星古道,始於1911年闢建,全長約125公里,為日治時期最早開鑿的理蕃道路,沿途設置14處的警察官吏駐在所,大正駐在所便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角板山三星古道的多數路段,皆已被北部橫貫公路所取代。

大正橋西端
大正橋西端橋頭,上方還留有一段纜線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大正橋,坐落大正駐在所和滝ノ上駐在所之間,為角板山三星古道上的一座鐵線吊橋,建於1916年,現今橋身已完全損毀,只留下東西兩端的橋頭,與溪谷落差約20公尺。若是要前往大正橋遺址,可以從明池森林遊樂區附近的北部橫貫公路向東下切到梵梵溪,再上切至角板山三星古道上,循著道路前行即可抵達大正駐在所和大正橋的重要遺址,但大正橋再往前的古道已經崩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