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高越

西寶
西寶國小旁的西寶聚落一景。

西寶位於中橫公路161公里處,是一個大型的河階台地,人類學家曾在西寶台地上發現陶片及石紡輪,應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所遺留下來。約250至300年前,太魯閣族人進入立霧溪流域定居後,曾在此建立西寶社,1915年日本人實施理番政策後,被迫遷離,二戰後有少數族人重返部落居住。中橫開路時,因山區蔬菜運輸不便,便在西寶河階地種植蔬果,並成立西寶農場,當年修築中橫公路的榮民在此形成聚落,種植蔬菜水果為生。公路開通之後,退輔會安排榮民在此定居墾拓。台地上有西寶國小,最早是西寶農場廠員的子弟小學,後來改為森林小學,是全國唯一的體制內森林小學,也是國家公園內唯一的小學。

合歡主峰步道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討伐太魯閣族人,曾先後組成探險隊進行五次的地形探勘,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曾於大正元年(1912)9月底,隨合歡山探險隊登上合歡主峰山頂,親自觀測周圍的地形環境。現在在合歡山主峰山腰,公路的上方,隱約可見一條與公路平行的小路,這就是太魯閣戰役時日軍所開出的軍用道路,路跡仍清晰,可走上一小段,體會一下日軍當年的討伐之路。

合歡主峰海拔高度3417公尺,是立霧溪與濁水溪的分水嶺。登山口位於台14甲中橫公路30.8公里處。由於早年合歡主峰上建有雷達站,合歡主峰步道事實上是平緩寬闊的軍用車道,軍隊於2000年撤離後,國家公園已將這裡規劃整理,除了電信業者設立的基地台之外,舊有地基改造為觀景平台,從山頂環顧四周,合歡群峰、奇萊群峰、能高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玉山等都一覽無遺。

霧ケ岡社
)霧ケ岡社入口的鳥居,霧ケ岡社戰後被拆除,入口的鳥居上方短柱也是戰後被加上去的。

霧ケ岡社遺址位於霧社消防隊旁的介壽巷內,進入小巷上行約一、二分鐘,可見一紅色鳥居及石階步道通往德龍宮。這座鳥居就是霧ケ岡社的遺跡。石階步道的兩側欄杆外, 各有一座廢棄的霧ケ岡社的石燈籠。從德龍宮前的廣場,可以遠眺霧社街道和萬大水庫。霧ケ岡社於昭和7(1932)年12月16日鎮座,祭神為天照大神、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例祭日為每年的10月28日。 戰後改為祭祀開台聖王與福德正神,1947年迎關聖帝君、關聖太子、周大將軍、城隇尊神、七爺、八爺等神尊奉祀,另居民劉春龍從萬大尋到樟木雕神農大帝等神尊共祀於堂。 1958年政府推行儒家教育故改稱「孔子廟」,1960年改稱「德龍宮」。

霧社
從空中俯瞰霧社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霧社,坐落眉溪上游西岸的臺地上方,海拔1148公尺,是能高越嶺古道、合歡越嶺古道和卑亞南古道的交會點,也是日治時期東西方向與南北方向隘勇線的樞紐,受到臺灣總督府的大力建設,設有行政機關、交易所、旅館等。過去,霧社當地並無人居住,布農族卓社群稱此為Ish-Tibuo,意指北方部落,清領時期漢人通事用福佬語譯音為致霧社,後來簡稱霧社。戰後時期,國民政府設立鄉公所於霧社街區旁的櫻臺上,現今市街上多為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