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族

西寶
西寶國小旁的西寶聚落一景。

西寶位於中橫公路161公里處,是一個大型的河階台地,人類學家曾在西寶台地上發現陶片及石紡輪,應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所遺留下來。約250至300年前,太魯閣族人進入立霧溪流域定居後,曾在此建立西寶社,1915年日本人實施理番政策後,被迫遷離,二戰後有少數族人重返部落居住。中橫開路時,因山區蔬菜運輸不便,便在西寶河階地種植蔬果,並成立西寶農場,當年修築中橫公路的榮民在此形成聚落,種植蔬菜水果為生。公路開通之後,退輔會安排榮民在此定居墾拓。台地上有西寶國小,最早是西寶農場廠員的子弟小學,後來改為森林小學,是全國唯一的體制內森林小學,也是國家公園內唯一的小學。

合歡主峰步道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討伐太魯閣族人,曾先後組成探險隊進行五次的地形探勘,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曾於大正元年(1912)9月底,隨合歡山探險隊登上合歡主峰山頂,親自觀測周圍的地形環境。現在在合歡山主峰山腰,公路的上方,隱約可見一條與公路平行的小路,這就是太魯閣戰役時日軍所開出的軍用道路,路跡仍清晰,可走上一小段,體會一下日軍當年的討伐之路。

合歡主峰海拔高度3417公尺,是立霧溪與濁水溪的分水嶺。登山口位於台14甲中橫公路30.8公里處。由於早年合歡主峰上建有雷達站,合歡主峰步道事實上是平緩寬闊的軍用車道,軍隊於2000年撤離後,國家公園已將這裡規劃整理,除了電信業者設立的基地台之外,舊有地基改造為觀景平台,從山頂環顧四周,合歡群峰、奇萊群峰、能高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玉山等都一覽無遺。

清境農場
從立鷹山頂往南空拍清境農場、博愛新村一帶。

清境農場成立於1961年,屬於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所有。清朝時期此處為泰雅族霧社群的牧場,日治時期改為公營牧場,戰後由南投縣政府接收成為縣政府的直營霧社牧場,面積280公頃。1960年南投縣政府轉讓給退輔會,定名為「見晴農場」,1961年秋林務局再將毗鄰的國有36林班地撥交退輔會管理,1967年改為「清境農場」,取自「空氣清新任君取,境地幽雅是仙居」。

莫那魯道之墓
莫那魯道之墓

昭和5年(1930)10月27日,日人於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能高郡守以及鄰近地區駐在所的日本警察、日本官員與製腦會社的日本職員都群聚於此,當天各駐在所人力單薄,易於攻擊及搶奪武器彈藥,因此賽德克族六社便選擇這天起義,但結果寡不敵眾而死傷慘重,史稱「霧社事件」。事件之後,賽德克族首領莫那魯道舉槍自盡於馬赫坡岩窟上方懸崖的密林裡,直到昭和8年(1933)遺體才被兩位櫻社的獵人發現。南投廳能高郡警方將莫那魯道的遺骸以鐵線穿綁,公開展示於埔里武德殿,之後送到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解剖室做成骨骼標本,然後送給台北帝國大學人類學教室研究。1973年,當時的仁愛鄉長高光華(霧社事件中自殺的花岡二郎的遺腹子)與族人代表才將莫那魯道的遺骨,從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標本展示館迎回霧社安葬。

莫那魯道紀念公園
莫那魯道紀念公園

昭和5年(1930)10月27日,日人於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能高郡守以及鄰近地區駐在所的日本警察、日本官員與製腦會社的日本職員都群聚於此,當天各駐在所人力單薄,易於攻擊及搶奪武器彈藥,因此賽德克族六社便選擇這天起義,但結果寡不敵眾而死傷慘重,史稱「霧社事件」。事件之後,賽德克族首領莫那魯道舉槍自盡於馬赫坡岩窟上方懸崖的密林裡,直到昭和8年(1933)遺體才被兩位櫻社的獵人發現。南投廳能高郡警方將莫那魯道的遺骸以鐵線穿綁,公開展示於埔里武德殿,之後送到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解剖室做成骨骼標本,然後送給台北帝國大學人類學教室研究。1973年,當時的仁愛鄉長高光華(霧社事件中自殺的花岡二郎的遺腹子)與族人代表才將莫那魯道的遺骨,從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標本展示館迎回霧社安葬。

台電萬大發電廠第二辦公室
台電萬大發電廠第二辦公室

台灣電力公司萬大發電廠第二辦公室,日治時期此處原為霧社公學校,是霧社事件的發生地點。大正5年(1916)日人在霧社地區設立霧社公學校,提供霧社地區日人子女教育安置。昭和5年(1930)10月27日,日人於此舉行運動會,能高郡守以及鄰近地區駐在所的日本警察、日本官員與製腦會社的日本職員都群聚於此,當天各駐在所人力單薄,易於攻擊及搶奪武器彈藥,因此賽德克族六社便選擇這天起義。事件發生之後,日警將死難的138具遺體堆放在霧社公學校的操場上,並命警手砍伐木柴焚化屍體,持續了三天三夜才完成焚化。

霧ケ岡社
)霧ケ岡社入口的鳥居,霧ケ岡社戰後被拆除,入口的鳥居上方短柱也是戰後被加上去的。

霧ケ岡社遺址位於霧社消防隊旁的介壽巷內,進入小巷上行約一、二分鐘,可見一紅色鳥居及石階步道通往德龍宮。這座鳥居就是霧ケ岡社的遺跡。石階步道的兩側欄杆外, 各有一座廢棄的霧ケ岡社的石燈籠。從德龍宮前的廣場,可以遠眺霧社街道和萬大水庫。霧ケ岡社於昭和7(1932)年12月16日鎮座,祭神為天照大神、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例祭日為每年的10月28日。 戰後改為祭祀開台聖王與福德正神,1947年迎關聖帝君、關聖太子、周大將軍、城隇尊神、七爺、八爺等神尊奉祀,另居民劉春龍從萬大尋到樟木雕神農大帝等神尊共祀於堂。 1958年政府推行儒家教育故改稱「孔子廟」,1960年改稱「德龍宮」。

奇萊廟
舊奇萊保線所旁的「奇萊廟」。

舊奇萊保線所旁的「奇萊廟」。1952年,台電建萬善堂於舊奇萊保線所旁,最初稱「奇萊廟」,以祭祀1950年起拓建「東西輸電線」因公殉職的人員。1953年秋分開堂祭祀。1980年因木瓜溪水力發電工程興建而開闢車道,能高越嶺道及原奇萊保線所廢棄,由工程人員樂捐,遷廟重建於奇萊山莊旁現址。過去每年的9月23日秋分,萬善堂都會舉辦祭祀活動,與這條路線有淵源的保線員和主管都會親自到場參與,近年來因東段地質不穩,經常崩塌,往萬善堂的車道已無法通行,因此改由花東供電區營運處在辦公室舉辦秋分遙祭。

奇萊山莊
奇萊山莊

台電所建的奇萊山莊,位於台電奇萊路14.6K處,又稱為維護中心,為鋼筋水泥灶三層建物,每層樓板面積約50坪,一樓為儲藏室及餐廳,二、三樓各有8個房間,總共可容納60人住宿,目前不開放使用。奇萊山莊建於1984年,台電為維護舊東西輸電線,將能高越嶺道修復為保線路,並且將日治時期駐在所改建為保線所,但奇萊山莊並非奇萊駐在所改建的。奇萊駐在所位於奇萊山莊東方約1公里處,靠近天長溪邊,奇萊駐在所曾改建為奇萊保線所,1980年因木瓜溪水力發電工程興建而開闢車道,舊奇萊保線所遂遭廢棄。

奇萊保線路
奇萊保線所附近的一段保線道路。

奇萊保線所附近的一段保線道路。日治時期的能高越嶺道,在戰後成了台電的奇萊保線路。為了將東部剩餘的水力發電,送到極需用電的西部,藉以發展臺灣經濟,於1950年開始興建舊東西聯絡輸電線。台電為維護線路,改建日治時期的駐在所為保線所,共設有九處,分別是霧社、廬山、雲海、天池、檜林、奇萊、磐石、龍澗及銅門,提供輸電線路維護人員居住,以及儲備緊急搶修器材。能高越嶺道也多了一項功能,成為台電巡視鐵塔的主要道路。1970 年末,台電為開發木瓜溪水力而規畫「奇萊引水工程」,在木瓜溪 中上游興建地下引水隧道、水壩,為了工程便利與改善保線路,從銅門到奇萊間開闢了可通車的保線路, 並在天長斷崖修築天長隧道。車道完成後,能高越嶺步道就只剩從屯原到五甲崩山的 27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