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亞南

マリコワン駐在所
右邊第一棟民宅即為マリコワン駐在所的位置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マリコワン駐在所,坐落馬力觀部落內。清領時期,這裡原本有莫古里汗、莫古波波、莫古塔塔和莫古巴波等四社,但在日治初期發生的白狗、馬力巴方面槍枝押收行動中,臺灣總督府派員進入部落要求繳交槍枝,遭到族人頑強抵抗,其後,出動軍警力量鎮壓,也一併燒毀莫里古汗社。到了戰後時期,國民政府將四個部落合併為翠巒社區,在力行產業道路完工後,為求交通之便,部分族人相繼遷居至道路旁,形成馬力觀部落。

梨山部落
從空中俯瞰梨山部落,此處為飯店、餐廳集中區域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梨山部落,坐落臺7甲線82.5公里處,大甲溪上游南岸的山坡上,海拔1780公尺,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將大甲溪左岸キシアイ社和右岸ペルモアン社的泰雅族人集體遷村,移居在官方設立的サラマオ社,並劃定為蕃人所要地,期間不但積極推動水田耕作,更引進溫帶經濟果樹種植。事實上,梨山部落原本位在舊日南派出所附近,但1960年中部橫貫公路通車後,在地居民也隨之遷居到退輔會設置的榮民村莊松柏村一帶而漸成聚落。

太保久駐在所
從高空俯瞰太保久駐在所遺址,現已搭建水塔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太保久駐在所,坐落臺7甲線上方,松茂部落附近,地處大甲溪和合歡溪之間的肩狀平坦山稜上,海拔約2300公尺,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設置的,故名太保久,又因其日語拼音為タボク,在地居民常以Tabok稱呼部落,到了戰後時期,遷移至公路旁的現址,這一帶大多已開發為果園。

環山部落
從高處遠眺環山部落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環山部落,坐落臺7甲線61公里處,海拔約1600公尺,因四周被南湖大山、雪山山脈等高山環繞而得名,舊稱シカヤウ社,為1913年以後形成的部落,是由居住在南投縣仁愛鄉マシトバオン社的泰雅族人遷移而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求統治和授產之便,曾規劃將環山部落遷至靠近平地,但終究未果,其後開始栽植溫帶果樹,到了戰後時期持續引進栽植。時至今日,部落族人仍以此為業,但受到進口競爭和交通中斷,影響甚鉅。

志良派出所
志良派出所的建物外觀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志良街道所,周圍環山東南北方約3公里處,前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在亞古道設置的志良節駐所,原古身道原是泰雅族南北溝通的孔,但台灣總督府是為了交通運輸與管理控制,大刀闊斧修築道路,作為泰雅族集體遷村的理化道路。提煉松脂油,但因利潤有限,無法在次年停產,當今的志良地區已劃入大梨山高冷農業生產區。

思源啞口
國民政府設立的飲水思源碑亭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思源啞口,坐落臺7甲線45公里處,海拔1948公尺,為蘭陽溪與大甲溪的分水嶺,也是南湖大山支脈與雪山山脈交會的最低鞍部,經常雲霧飄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交通運輸與管理控制,於1918年開始修築卑亞南古道,北起濁水、南抵霧社,全長約120公里,到了戰後時期,國民政府闢建中部橫貫公路和力行產業道路,取代了卑亞南古道,但卑亞南鞍部是蘭陽溪和大甲溪源頭,因而取飲水思源之意,設立碑亭記念。

四季部落
部落下方為蘭陽溪谷,可眺望四季平臺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四季部落,坐落臺7甲線18公里處,在蘭陽溪上游,海拔約1000公尺,泰雅族傳統地名為Tayax,劃分上、下部落。清領時期,開闢馬諾源社的先祖Temuran Kaylo死後,其三子因與家族失和離開卑亞南社,遷至土地肥沃適於農耕的Tayax定居,其後,相距12公里的嘉蘭社遭到清軍討伐,部落族人為了逃避戰禍也遷移至此,形成混居部落。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此設置駐在所,見其四季如春,風光明媚,便以日語稱呼此地為Skikun。

霧社
從空中俯瞰霧社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霧社,坐落眉溪上游西岸的臺地上方,海拔1148公尺,是能高越嶺古道、合歡越嶺古道和卑亞南古道的交會點,也是日治時期東西方向與南北方向隘勇線的樞紐,受到臺灣總督府的大力建設,設有行政機關、交易所、旅館等。過去,霧社當地並無人居住,布農族卓社群稱此為Ish-Tibuo,意指北方部落,清領時期漢人通事用福佬語譯音為致霧社,後來簡稱霧社。戰後時期,國民政府設立鄉公所於霧社街區旁的櫻臺上,現今市街上多為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