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亞南

中橫公路宜蘭支線工程紀念碑
中橫公路宜蘭支線工程紀念碑

在思源啞口涼亭內,有一塊「中橫公路宜蘭支線工程紀念碑」,記述道路興建工程始末。石碑的背面,有1961年8月當時台灣省政府主席周至柔將軍所題的「飲水思源」四個字,這就是「思源埡口」地名的由來。中橫公路宜蘭支線興工於1955年1月,1959年3月竣工,全長111公里。此道路的前身是日治時代的卑亞南古道,日人為了方便交通與管理原住民,於大正 7 年(1918)開始修築卑亞南古道,路線從今日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經留茂安、四季、南山、台中市和平區思源啞口、環山、梨山、南投縣仁愛鄉馬力觀、馬列霸、紅香、瑞岩至霧社,全長約120公里,大正 10 年 (1921)完工。

卑亞南古道
南山村往突稜駐在所之間的一處古道,路面仍維持平整,右側駁坎十分完整。

日治時期為了方便交通與管理原住民,於大正 7 年(1918)3月開始修築卑亞南古道,路線從今日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經留茂安、四季、南山翻過卑亞南鞍部,再經過台中市和平區環山、梨山、南投縣仁愛鄉翠巒、望洋、紅香、瑞岩至霧社,全長約120公里,大正 10 年 (1921)3月完工。此路線原為泰雅族南北溝通的孔徑,開鑿後也成為「集團移住」泰雅族的重要道路。目前這條古道已被中部橫貫公路宜蘭支線和力行產業道路所取代,僅留下兩段未與公路重疊的古道遺跡 ,一為約克糾溪至思源啞口路段,另一段為梨山鞍部至福壽山農場。

南山國小
南山國小校園一景。

南山國小校園一景。南山國小位於海拔將近1200公尺高的南山村上部落,是一所有著泰雅族文化的原住民學校。南山國小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卑亞南蕃童教育所」,成立於大正9年(1920)5月,同年11月校舍落成並舉行開學儀式。大正10年(1921)9月改為「甲種蕃童教育所」,同年12月增建校舍完成。1946年5月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為「台北縣太平鄉四季國民學校埤南分校」,1962年8月獨立為「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學校」,1968年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南山國民小學」。1991年重建教室、宿舍、操場工程完工。

南山
南山村下部落一景。

南山部落在中橫宜蘭支線台七甲線道的28K處 ,海拔1200公尺,是蘭陽溪上游左岸的一個河階台地,原稱為pyanan(卑亞南),為炊食之意,從前泰雅族常在此地休息並炊飯而食,因以為社名。1959年中橫公路宜蘭支線興建,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途經此地,覺得卑亞南名稱不雅,乃取其南字,將村名改為南山村。南山村分為上下兩部落,卡拿旁( Kanaban)為下部落,位於南山派出所北方約 300 公尺處,是卑亞南部落原來的社地所在,由於此社位於台地下方,乃稱為下部落。古豪(Koxao)為上部落,1913 年日人勢力深入南山地區,在南山派出所現址設立駐在所,為了分散原住民的力量,令頭目 Losin-nobo 領一半的社人移住於駐在所附近令成一社,,因其地貌形狀似鼻,而稱之為 Koxao,由於較原部落位置更高,乃稱為上部落。

梅木駐在所
力行產業道路上的茶葉工廠即為梅木駐在所舊址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梅木駐在所,坐落力行產業道路下方,梅木樟腦局旁邊,現已改建為一間茶葉工廠。事實上,力行產業道路完工於1968年,南起霧社、北抵梨山,與中部橫貫公路銜接,而梅木至翠巒此一路段在日治時期原為卑亞南古道的一部分。時至今日,力行產業道路沿線的山坡地盛產溫帶水果,但道路行經地區地質脆弱,經常滑動崩塌,路況不佳。

舊瑞岩派出所
舊瑞岩派出所即為マシトバオン駐在所遺址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舊瑞岩派出所,坐落北港溪和卡告溪匯流之處的東北方山麓,原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設置的マシトバオン駐在所。事實上,瑞岩部落是由邁西多邦社與貼里荖社合併而成的部落,自日治時期以來就經歷過多次集團移住政策,到了戰後時期,國民政府同樣將部落更名合併。直至1999年發生集集大地震,瑞岩部落因地層嚴重受損,於2011年再次完成遷村,部落新址在北港溪右岸,在原本部落的西北方,但因腹地不足仍有32戶未遷建。

白狗駐在所
力行產業道路通往瑞岩的岔路口民宅即為白狗駐在所舊址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紅香部落,坐落白姑大山東南方的山麓,海拔1170公尺,泰雅族傳統地名為Makanaji,土地平坦肥沃,大多已闢為水田。日治初期,由於臺灣總督府派遣軍警進入部落,一開始族人先移動到馬卡納奇溪上游避難,但為了方便監控和管理,強制族人遷徙至邁西多邦社舊址北方1.3公里處的坡那支金居住,後因土地貧瘠,再度於1923年遷於現址迄今。

紅香部落
從新望洋部落遠眺紅香部落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紅香部落,坐落白姑大山東南方的山麓,海拔1170公尺,泰雅族傳統地名為Makanaji,土地平坦肥沃,大多已闢為水田。日治初期,由於臺灣總督府派遣軍警進入部落,一開始族人先移動到馬卡納奇溪上游避難,但為了方便監控和管理,強制族人遷徙至邁西多邦社舊址北方1.3公里處的坡那支金居住,後因土地貧瘠,再度於1923年遷於現址迄今。

新望洋部落
從力行產業道路上遠眺新望洋部落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新望洋部落,坐落力行產業道路29公里處,又稱馬力巴或馬烈霸。事實上,新望洋部落族人原本居住在現址下方的北港溪山腹,傳統地名稱為Mek-Moyau,但在日治時期,由於居住在傾斜地形下方,部分族人認為環境不良,於是遷居至新望洋公墓一帶。到了戰後時期,部落地層產生滑動,有安全疑慮,便再次集體遷村到西南方地質較為穩定的地方,命名為新望洋。現今,部落族人大多從事溫帶水果和高冷蔬菜的農業工作,是重要經濟來源。

マレッパ駐在所
新望洋公墓內的水泥建物即為マレッパ駐在所遺址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マレッパ駐在所,坐落力行產業道路29公里處旁邊的新望洋公墓內,海拔約1500公尺。事實上,新望洋公墓原是望洋部落,又稱馬力巴或馬烈霸,是日治時期才遷移至此定居的,到了戰後時期,由於部落地層產生滑動,有居住安全上的疑慮,便集體遷村到西南方地質較為穩定的地方,命名為新望洋。現今,部落族人大多從事溫帶水果和高冷蔬菜的農業工作,是當地重要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