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石閣成廣澳道

製糖所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製糖所位置,現已無任何痕跡

橫貫花蓮縣和臺東縣的玉長公路,始於1875年開鑿,主要沿著安通溪谷深入海岸山脈,藉由隧道穿越山脈後下降至長濱鄉。事實上,玉長公路的修築是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當時駐軍於玉里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成為海岸山脈另一側花東縱谷中段的外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略加修治,將路線改自安通到竹湖。戰後時期,國民政府興建玉里到長濱的公路,路線選擇同樣是安通越嶺古道,從安通出發,並於2007年完工通車。

古道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的石階

橫貫花蓮縣和臺東縣的玉長公路,始於1875年開鑿,主要沿著安通溪谷深入海岸山脈,藉由隧道穿越山脈後下降至長濱鄉。事實上,玉長公路的修築是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當時駐軍於玉里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成為海岸山脈另一側花東縱谷中段的外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略加修治,將路線改自安通到竹湖。戰後時期,國民政府興建玉里到長濱的公路,路線選擇同樣是安通越嶺古道,從安通出發,並於2007年完工通車。

烏帽子山稜線
從玉長公路上遠眺安通越山和烏帽子山之間的稜線

橫貫花蓮縣和臺東縣的玉長公路,始於1875年開鑿,主要沿著安通溪谷深入海岸山脈,藉由隧道穿越山脈後下降至長濱鄉。事實上,玉長公路的修築是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當時駐軍於玉里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成為海岸山脈另一側花東縱谷中段的外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略加修治,將路線改自安通到竹湖。戰後時期,國民政府興建玉里到長濱的公路,路線選擇同樣是安通越嶺古道,從安通出發,並於2007年完工通車。

安通溫泉大旅社
安通溫泉大旅社原為日治時期的公共浴池

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的安通溫泉,坐落安通溪北岸,是1904年一位上山採樟的日人發現,曾以安通濯暖名列花蓮八景。日治中期,臺灣總督府在這裡興建警察招待所,設置公共浴池,逐漸發展為溫泉勝地。到了戰後時期,民間業者於1974年購入經營,並且,更名為安通溫泉大旅社。時至今日,建物本身仍然保留部分建於日治時期的木造平房,日式拉門和榻榻米地板都保存相當良好,在2014年由行政院文建會公告為重要歷史建築。

玉長公路入口
從空中俯瞰玉長公路從安通進入海岸山脈的入口

橫貫花蓮縣和臺東縣的玉長公路,始於1875年開鑿,主要沿著安通溪谷深入海岸山脈,藉由隧道穿越山脈後,再順著僅那鹿角溪與寧埔溪之間的支稜,下降至長濱鄉的寧埔村。事實上,玉長公路的修築是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當時駐軍於玉里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成為海岸山脈另一側花東縱谷中段的外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略加修治,因安通舊稱紅蓙,更名為紅蓙越道,並且,將路線改自安通到竹湖,又稱安通越道。

玉里
從空中俯瞰玉里市區,東接玉里大橋

位於花蓮縣中南段的玉里鎮,始於1875年成庄,清領時期稱為璞石閣,但地名由來眾說紛紜,一說是源於布農族人望見秀姑巒溪河岸揚起飛塵,以Pusiko形容塵沙滾滾,二說是因為河岸平原長滿蕨類,阿美族人以Paheko指稱蕨草,三說是總兵吳光亮於1875年開通中路後,在此駐軍期間,看見秀姑巒溪遍布純白玉石,取名為璞石閣。事實上,清領末期的璞石閣庄已是軍事重地和漢墾聚落,範圍相當於當今玉里市區,與客人城的人口總數,高居奉鄉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