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曼位於烏石鼻南側海岸,是一個阿美族部落,據說其祖先因為不堪花蓮港廳北方的高山蕃壓迫,或因耕地狹小,或與清兵交戰敗北而南遷,於光緒12年(1886)左右移來。其祖先抵達此地之際,乃黑暗的夜晚,阿美族語稱黑夜為Tonman,遂以為社名,漢譯為胆曼社。還有另一說法,在部落南端有一深長的溝渠,溝底長滿茅草,連白天也顯得昏暗,阿美族人說幽暗為toman或ta’man,遂以ta'man為社名。族人於明治 34-35 年(1901-1900)左右,由花蓮港廳叮仔荖社(丁仔漏社 ,Pacidal) 為尋求耕地而南移至此,初時與烏石鼻社同住於今南烏石鼻西側胆曼橋上方的山麓地區,日治初期遷下來住於海岸,俟興建海岸公路時,才遷到現址。
安通越
玉水橋部落
宜灣教會-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
南烏石鼻
北烏石鼻
下崁
原居於今竹湖西側山坡上方鹿寮溝一帶,稱為竹湖社。鹿寮溝一帶本是阿美族竹湖社和掃別社舊址,清代末期因與當地的平埔族人有土地之糾紛,幾乎釀成械鬥,平埔族人遂詛咒該地有鬼靈,倘若久居則將惹來災禍。阿美族深懼此一鬼靈擾民之說,紛紛往該地南、北方向遷徙。其中往南者即是今南竹湖,往北移動者則至大德溪左岸。南竹湖阿美族以 bakaraatsu(一種螃蟹名)為社名,因早期竹湖社西方都是水田,水田中有種叫做 bakaraatsu的小蟹棲息,遂以此為社名。戰後因部落分家而分成上、下兩部分,上方「南竹湖」為竹湖村 17-20 鄰,居民以天主教及基督長老教會信仰為主。下方另名「下崁」, 為竹湖村第 15-16 鄰,多為真耶穌教徒。
竹湖
安通部落
成廣澳文化地景公園
P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