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

大港口部落
從空中俯瞰大港口部落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的大港口部落,坐落秀姑巒溪口北岸,傳統地名為Lanun,取其下面村子之意。過去大港口部落的舊部落地名是Ciporan,清領時期稱作泗波蘭、薛波蘭、繡姑鸞、秀姑巒、芝舞蘭等,直到1887年,因卑南同知歐陽駿開港之議,改稱大港口,但同年發生大港口事件,後來已遷居他處的部落族人經過招撫回社,重新選擇在原址北方不遠處定居,即是現今港口部落的位址。日治時期,由於港口部落人口漸增,部分族人開始向南移動至大港口部落居住。

霍亂事件追悼紀念碑
位於重安公墓區內的霍亂事件追悼紀念碑入口

位於臺東縣成功鎮的霍亂事件追悼紀念碑,坐落重安部落的公墓區內,這起霍亂事件發生於1946年,一名入贅宜灣部落的族人在食用採集的海藻後生病,被送回重安部落,不久疾病快速蔓延,經檢驗後得知是霍亂傳染病。當時,正值戰後初期,醫藥短缺,病患在部落內被隔離,只能接受簡單治療,而死者都送往海邊焚化,並未設立墓碑,也未登記姓名。數十年後,罹難者家屬決心查明真相,鎮公所主動協助調查,終於在2006年建立紀念碑,詳述事件始末。

白桑安部落
從空中俯瞰白桑安部落

位於臺東縣長濱鄉的白桑安部落,坐落僅那鹿角溪和彭仔存溪之間,據傳是1884年從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部落移居至此的阿美族人建立的,由於當時部落耕地狹小,也長期遭受北側山區原住民族的壓迫,加上與清兵交戰敗北,便一路向南遷移。但另有一說是,白桑安部落為1888年由烏石鼻分社而來,部落原址在現址西側山坡上的平台,傳統地名稱作Cafongai 或 Chiganadai,為大石頭之意,因為此處矗立兩塊史前巨石得名,到了日治時期為求管理方便,就將部落遷移至此。

南竹湖部落
從空中俯瞰南竹湖部落

位於臺東縣長濱鄉的南竹湖部落,舊稱Bakaraatsu,取自一種常棲於附近水田裡的螃蟹為名,原本居住在現今竹湖村西側山坡上方的鹿寮溝一帶,但清領末期因與當地平埔族人發生土地糾紛,遂被詛咒若久居於此將惹來災禍,當地竹湖社和掃別社的阿美族人深懼鬼靈擾民之說,紛紛往南、向北遷徙,往南者即是南竹湖部落,向北者則抵達大德溪左岸的較高臺地,另建永福部落。戰後時期,南竹湖部落分家,上方為南竹湖,下方另名下崁。

安通溫泉大旅社
安通溫泉大旅社原為日治時期的公共浴池

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的安通溫泉,坐落安通溪北岸,是1904年一位上山採樟的日人發現,曾以安通濯暖名列花蓮八景。日治中期,臺灣總督府在這裡興建警察招待所,設置公共浴池,逐漸發展為溫泉勝地。到了戰後時期,民間業者於1974年購入經營,並且,更名為安通溫泉大旅社。時至今日,建物本身仍然保留部分建於日治時期的木造平房,日式拉門和榻榻米地板都保存相當良好,在2014年由行政院文建會公告為重要歷史建築。

玉長公路入口
從空中俯瞰玉長公路從安通進入海岸山脈的入口

橫貫花蓮縣和臺東縣的玉長公路,始於1875年開鑿,主要沿著安通溪谷深入海岸山脈,藉由隧道穿越山脈後,再順著僅那鹿角溪與寧埔溪之間的支稜,下降至長濱鄉的寧埔村。事實上,玉長公路的修築是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當時駐軍於玉里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成為海岸山脈另一側花東縱谷中段的外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略加修治,因安通舊稱紅蓙,更名為紅蓙越道,並且,將路線改自安通到竹湖,又稱安通越道。

石梯坪
從空中俯瞰石梯坪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的石梯坪,坐落石梯港南側的海岸礁岩區域,傳統地名為Tilaan,意指過夜之處,源於臺11線公路尚未開通時,港口部落族人若要北上貓公一帶都需要徒步而行,返程途中天色已黑會在此處過夜。清領時期,總兵吳光亮率兵開路至此,見陸地如埭,突伸入海,石出排比若梯,遂稱石梯坪。百年來,陸續有噶瑪蘭族人、阿美族人和漢人遷至石梯坪東側山腳處的寬廣土地墾拓,到了1990年代,石梯坪自然海蝕礁岩景觀已經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

港口部落
從空中俯瞰港口部落,右側山坡為公墓區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的港口部落,坐落秀姑巒溪口北岸約500公尺處,傳統地名為Makota,取其溪水混濁之意,又因部落北側有一小溪,每逢下雨溪水混濁,舊稱這個地方為Makotaay,意指溪水混濁之地。過去港口部落的先祖原居於舊部落Ciporan,直到1887年發生大港口事件,後來已遷居他處的部落族人經過招撫回社,重新選擇在原址北方不遠處定居建立部落,即是現今港口部落的位址。

大港口事件紀念碑
位於靜浦國小內的大港口事件紀念碑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靜浦國小內的大港口事件紀念碑,設立於2014年,亦即大港口事件發生的127週年。清領末期,統領後山各路的總兵吳光亮因開鑿水尾通往大港口的道路,遭到靜浦、港口一帶的阿美族人抵抗,便於1877年派遣林參將率線槍營鎮壓,阿美族人被屠殺者近百餘人,倖存的部落族人逃離分散至東部海岸和花東縱谷,靜浦一帶遂成為清兵駐紮的大本營,此為大港口事件。

靜安部落
從空中俯瞰靜安部落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的靜安部落,坐落秀姑巒溪出海口南岸,由於地形平坦,與靜浦部落在同一直線上,傳統地名稱Disilan,取自阿美族語Saadisi的排成一線之意。清領末期,由於發生大港口事件,原駐大陂的清兵線槍營移駐於此,改稱大港口營,其後漢人接著遷入移住,又稱大片園,直至戰後時期重編地方戶籍門牌,才將此地稱為靜安,但1980年代因為部落人口增多,逐漸脫離靜浦自成新部落,目前靜安部落沿著臺11線公路兩側主要是漢人集中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