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

瑞良
瑞良村的中山路沿線為人口集中之處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瑞良村,坐落馬蘭鉤溪、紅葉溪和秀姑巒溪三川匯流之處的西岸,是一片平坦的沉積平原。清領時期,開闢中路的飛虎軍設營於此,始稱水尾營,隨著開山撫番政策改為民兵屯墾,採取民屯和兵屯並行,逐漸開墾而成水尾埔庄,也就是瑞良村的前身。到了日治時期,由於菸業移民計畫的展開而納編瑞穗移民村,開始有大批外來移民遷入,除了開墾栽種菸葉外,臨溪一帶仍以種植甘蔗為主,戰後初期則將移民村南端劃出新設瑞良村。

瑞穗
從遠處眺望瑞穗聚落

花蓮縣瑞穗鄉的聚落形成始於日治時期,當時鼓勵自由移民,1926年有日本菸農進抵現在的瑞北村推廣菸葉種植,臺灣總督府也開始在這裡展開日本菸業移民計畫,其後也將花蓮港廳內其他地區的官營移民,陸續遷移至此成立專門從事菸葉生產的移民聚落。到了戰後時期,國民政府重新將瑞穗移民村劃分為四個村落,當時仍以種菸為業,但1980年代秀姑巒溪觀光泛舟產業興起,帶動地方經濟快速成長,原本老舊的菸樓式住宅多已改建成現代鋼筋水泥樓房。

德武河階
從遠處眺望德武河階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德武河階,坐落秀姑巒溪和富源溪匯流之處的東側,是秀姑巒溪切穿海岸山脈的起點,傳統地名為Lulnu,意指構樹,相傳過去這裡生長許多野生構樹,也是阿美族人旱作和放牧的區域。事實上,從瑞港公路可以清楚看到德武河階從南向北層層下降,顯示河流在下切過程中不斷向北遷移,造成兩岸不對稱的成育曲流。此外,在德武河階的山坡間有一個史前文化遺址,曾發現靜浦文化類型的素面陶器殘片,推測是阿美族早期居住之地。

猴子山
從瑞港公路眺望猴子山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猴子山,為秀姑巒溪沿岸的一個河階,坐落德武河階的東側,傳統地名為Kawasan,意指有神鬼出沒的地方,因而又稱鬼山,相傳過去許多獼猴會到此覓食。事實上,秀姑巒溪是臺灣東部最大的河川,全長約104公里,在切穿海岸山脈的過程中,也切割出許多陡峭的峽谷,造成相當發達的曲流和河階地形,如德武河階、猴子山、奇美河階等,是觀察地質或地形的絕佳教室。

秀姑巒溪
從奇美部落往西眺望秀姑巒溪,右下為奇美河階

秀姑巒溪發源於中央山脈,沿著花東縱谷向北奔流,並於花蓮縣瑞穗鄉東折,橫切海岸山脈,最後在大港口部落注入太平洋,全長約104公里,是臺灣東部最大的河川,也是臺灣唯一切穿海岸山脈的河川。事實上,秀姑巒溪在切穿海岸山脈的過程中,也切割出許多陡峭的峽谷,造成相當發達的曲流和河階地形,如德武河階、猴子山、奇美河階等,是觀察地質或地形的絕佳教室。

奇美河階
奇美河階西側的地層結構,奇美部落即位於此河階面上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河階,坐落秀姑巒溪和奇美溪的匯流之處,這一帶的單面山、環流丘與河階地形相當發達,奇美部落即地處此一河階臺地上。事實上,奇美溪原本只是一條入海的濁流,但在海岸山脈的抬升過程中,不斷向源侵蝕,銜接上原本要向北注入花蓮溪的河道,使其改道並轉而匯入,形成現在的秀姑巒溪。此外,奇美斷層是海岸山脈最重要的活動斷層,全長超過30公里,從瑞港公路上可以觀察到奇美河階西側的地層結構。

奇美部落
從空中俯瞰奇美部落,部落集中區域為下部落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部落,坐落秀姑巒溪沖積而成的河階高地,分為上、下部落,上部落是最早建立部落的所在,而下部落則是目前部落族人集中居住的區域。奇美部落的傳統地名為Kiwi,相傳此處蟹草繁茂,但漢人訛作奇密,直到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以水源不足為由,命令部落族人從上層階地移居至下方臺地,並改稱奇美。一直以來,部落族人對外聯絡僅有獵路或循溪,清領時期總兵吳光亮修築了棧道通往水尾,最後在1986年才拓寬成瑞港公路。

奇美下部落
從空中俯瞰奇美下部落,派出所也位於此處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部落,坐落秀姑巒溪沖積而成的河階高地,分為上、下部落,下部落為現今奇美部落族人集中居住的所在地區,奇美派出所也設置在此,傳統地名稱為Lanar,取其下面之意,也就是位在奇美階地的下層,此處地勢雖然平坦,但底質多為砂石。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藉由水源不足的理由,命令部落族人從上層階地移居至下方臺地。

奇美上部落
從空中俯瞰奇美上部落,學校附近是舊部落位置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部落,坐落秀姑巒溪沖積而成的河階高地,分為上、下部落,上部落地處現今奇美國小東側緩坡一帶,海拔高度約100公尺,是過去奇美部落最早建社的地方,傳統地名稱為Lingpawan,取其上面之意,也就是位在奇美階地的上層。日治時期,奇美上部落族人已遷移至下方臺地,目前約有20戶還住在上部落地區,但大多是晚近才遷入者,有布農族人、阿美族人和漢人。

奇美上臺地
從空中俯瞰奇美上臺地,左上可見瑞港公路橫越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上臺地,坐落秀姑巒溪沖積而成的河階南側高地,為奇美部落的主要所在位置,在奇美國小的後方曾經發現大量靜浦文化類型的陶器,推測是先祖最早居住的Nalomann部落遺址。這裡的傳統地名為Kiwi,意指蟹草,相傳此處蟹草繁茂,但漢人訛作奇密,直到日治中期才改稱奇美。過去部落族人對外聯絡僅有獵路通行或循溪而下,到了清領時期,總兵吳光亮修築棧道以通水尾,日治時期仍沿用棧道,最後,在1986年才拓寬修築成瑞港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