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亮

奇美部落
從空中俯瞰奇美部落,部落集中區域為下部落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部落,坐落秀姑巒溪沖積而成的河階高地,分為上、下部落,上部落是最早建立部落的所在,而下部落則是目前部落族人集中居住的區域。奇美部落的傳統地名為Kiwi,相傳此處蟹草繁茂,但漢人訛作奇密,直到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以水源不足為由,命令部落族人從上層階地移居至下方臺地,並改稱奇美。一直以來,部落族人對外聯絡僅有獵路或循溪,清領時期總兵吳光亮修築了棧道通往水尾,最後在1986年才拓寬成瑞港公路。

奇美下部落
從空中俯瞰奇美下部落,派出所也位於此處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部落,坐落秀姑巒溪沖積而成的河階高地,分為上、下部落,下部落為現今奇美部落族人集中居住的所在地區,奇美派出所也設置在此,傳統地名稱為Lanar,取其下面之意,也就是位在奇美階地的下層,此處地勢雖然平坦,但底質多為砂石。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藉由水源不足的理由,命令部落族人從上層階地移居至下方臺地。

奇美上部落
從空中俯瞰奇美上部落,學校附近是舊部落位置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部落,坐落秀姑巒溪沖積而成的河階高地,分為上、下部落,上部落地處現今奇美國小東側緩坡一帶,海拔高度約100公尺,是過去奇美部落最早建社的地方,傳統地名稱為Lingpawan,取其上面之意,也就是位在奇美階地的上層。日治時期,奇美上部落族人已遷移至下方臺地,目前約有20戶還住在上部落地區,但大多是晚近才遷入者,有布農族人、阿美族人和漢人。

奇美上臺地
從空中俯瞰奇美上臺地,左上可見瑞港公路橫越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上臺地,坐落秀姑巒溪沖積而成的河階南側高地,為奇美部落的主要所在位置,在奇美國小的後方曾經發現大量靜浦文化類型的陶器,推測是先祖最早居住的Nalomann部落遺址。這裡的傳統地名為Kiwi,意指蟹草,相傳此處蟹草繁茂,但漢人訛作奇密,直到日治中期才改稱奇美。過去部落族人對外聯絡僅有獵路通行或循溪而下,到了清領時期,總兵吳光亮修築棧道以通水尾,日治時期仍沿用棧道,最後,在1986年才拓寬修築成瑞港公路。

製糖所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製糖所位置,現已無任何痕跡

橫貫花蓮縣和臺東縣的玉長公路,始於1875年開鑿,主要沿著安通溪谷深入海岸山脈,藉由隧道穿越山脈後下降至長濱鄉。事實上,玉長公路的修築是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當時駐軍於玉里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成為海岸山脈另一側花東縱谷中段的外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略加修治,將路線改自安通到竹湖。戰後時期,國民政府興建玉里到長濱的公路,路線選擇同樣是安通越嶺古道,從安通出發,並於2007年完工通車。

古道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的石階

橫貫花蓮縣和臺東縣的玉長公路,始於1875年開鑿,主要沿著安通溪谷深入海岸山脈,藉由隧道穿越山脈後下降至長濱鄉。事實上,玉長公路的修築是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當時駐軍於玉里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成為海岸山脈另一側花東縱谷中段的外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略加修治,將路線改自安通到竹湖。戰後時期,國民政府興建玉里到長濱的公路,路線選擇同樣是安通越嶺古道,從安通出發,並於2007年完工通車。

烏帽子山稜線
從玉長公路上遠眺安通越山和烏帽子山之間的稜線

橫貫花蓮縣和臺東縣的玉長公路,始於1875年開鑿,主要沿著安通溪谷深入海岸山脈,藉由隧道穿越山脈後下降至長濱鄉。事實上,玉長公路的修築是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當時駐軍於玉里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成為海岸山脈另一側花東縱谷中段的外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略加修治,將路線改自安通到竹湖。戰後時期,國民政府興建玉里到長濱的公路,路線選擇同樣是安通越嶺古道,從安通出發,並於2007年完工通車。

玉長公路入口
從空中俯瞰玉長公路從安通進入海岸山脈的入口

橫貫花蓮縣和臺東縣的玉長公路,始於1875年開鑿,主要沿著安通溪谷深入海岸山脈,藉由隧道穿越山脈後,再順著僅那鹿角溪與寧埔溪之間的支稜,下降至長濱鄉的寧埔村。事實上,玉長公路的修築是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當時駐軍於玉里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成為海岸山脈另一側花東縱谷中段的外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略加修治,因安通舊稱紅蓙,更名為紅蓙越道,並且,將路線改自安通到竹湖,又稱安通越道。

玉里
從空中俯瞰玉里市區,東接玉里大橋

位於花蓮縣中南段的玉里鎮,始於1875年成庄,清領時期稱為璞石閣,但地名由來眾說紛紜,一說是源於布農族人望見秀姑巒溪河岸揚起飛塵,以Pusiko形容塵沙滾滾,二說是因為河岸平原長滿蕨類,阿美族人以Paheko指稱蕨草,三說是總兵吳光亮於1875年開通中路後,在此駐軍期間,看見秀姑巒溪遍布純白玉石,取名為璞石閣。事實上,清領末期的璞石閣庄已是軍事重地和漢墾聚落,範圍相當於當今玉里市區,與客人城的人口總數,高居奉鄉首位。

石梯坪
從空中俯瞰石梯坪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的石梯坪,坐落石梯港南側的海岸礁岩區域,傳統地名為Tilaan,意指過夜之處,源於臺11線公路尚未開通時,港口部落族人若要北上貓公一帶都需要徒步而行,返程途中天色已黑會在此處過夜。清領時期,總兵吳光亮率兵開路至此,見陸地如埭,突伸入海,石出排比若梯,遂稱石梯坪。百年來,陸續有噶瑪蘭族人、阿美族人和漢人遷至石梯坪東側山腳處的寬廣土地墾拓,到了1990年代,石梯坪自然海蝕礁岩景觀已經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