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影像為河合博士旌功碑,為紀念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河合鈰太郎林學博士。

河合鈰太郎於1902年5月至嘉義阿里山踏查,發現阿里山林相優秀,材質良好,蓄積豐富,在提出實況調查報告時力主開發,因此受到總督府之重視。爾後在若干次的重要會勘與林業經營方案規劃,河合博士的意見均發揮關鍵性的影響力,對阿里山林業的開發,河合博士是最大的功臣;昭和6年(1931)3月14日河合鈰太郎博士於日本東京去世;後人為表彰其功績,於昭和7年(1932)11月在阿里山豎立琴山河合林業博士旌功碑,而於昭和8年(1933)2月3日正式揭幕,2009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十字路
影像為十字路車站及其前方的鐵道

十字路車站於大正元年(1912)10月啟用,為阿里山線鐵路的停靠站,海拔約1530公尺,在阿里山公路未開通以前,十字路是部落交通運輸及貨物集散地,也是離原住民部落最近及互動最頻繁的村落。由於位處交通要道,為阿里山森林鐵道和鄒族特富野部落往來來吉部落的中途點,十字路站聯絡來吉與特富野部落。因此附近的智智亞、山美、樂野、來吉、特富野等部落,因其位置關係,對外接觸較其他部落為早。

今日十字村的居民多為日治時期伐木工人之後裔或任職於阿里山森林鐵路員工。昔日頗為發達,因有火車靠站,又有簡易電源設備、郵局等設施,惟阿里山公路開通後,火車站的功能銳減。

特富野部落的男子會所
影像為特富野部落的男子會所(Kuba),特富野部落是阿里山鄒族的兩大社之一,為現存鄒族聚落中最早成立者。目前達邦與特富野大社,還有男子會所(Kuba)建築矗立於部落中,成為鄒族部落中建築的表徵。

鄒人認為部落之存廢可以從會所之存在與否做為判斷的標準。聚落内部之房屋設施乃是社會制度運作之反映。大社為部落整合中心,其象徵建築為男子會所,凡部落之政治、經濟、宗教及其他部落公共事務,皆須在大社之會所內進行。會所大致建立在大社之中央,或社之入口處,是部落中最大之建築物。會所内部中央設有火爐,傳統上須終年生火不滅,表示部落生命之興盛不滅,因上有茅草頂,故火勢必不能過旺。會所前方廣場,為部落祭儀、司法仲裁等公眾事務進行之場所,廣場北側植有神樹赤榕(Yono)為天神自天降臨之神梯,其下方為供臺。

達邦男子會所
影像為達邦部落的男子會所(Kuba),目前達邦與特富野大社,還有男子會所(Kuba)建築矗立於部落中,成為鄒族部落中建築的表徵。

鄒人認為部落之存廢可以從會所之存在與否做為判斷的標準。聚落内部之房屋設施乃是社會制度運作之反映。大社為部落整合中心,其象徵建築為男子會所,凡部落之政治、經濟、宗教及其他部落公共事務,皆須在大社之會所內進行。會所大致建立在大社之中央,或社之入口處,是部落中最大之建築物。會所内部中央設有火爐,傳統上須終年生火不滅,表示部落生命之興盛不滅,因上有茅草頂,故火勢必不能過旺。會所前方廣場,為部落祭儀、司法仲裁等公眾事務進行之場所,廣場北側植有神樹赤榕(Yono)為天神自天降臨之神梯,其下方為供臺。

達邦駐在所警察宿舍
達邦駐在所的警察宿舍,現為達邦旅遊服務中心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派出所後方的達邦駐在所警察宿舍,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就近監管當地鄒族部落族人,分派警備人員設置達邦駐在所。由於理蕃政策的變化,達邦駐在所先後具有不同的名稱和功能,直至蕃務官吏駐在所法制化後,才於1913年定名為達邦警察官吏駐在所。當時,達邦駐在所警察宿舍不只提供警察居住,同時也招待前來視察的官員,到了戰後,國民政府改為鄉長眷屬宿舍,目前宿舍建物已重新整修,成為達邦旅遊服務中心。

達邦派出所
位於達邦部落的達邦派出所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的達邦派出所,坐落特富野溪和長谷溪匯入主流的河階上,海拔約970公尺,這裡是鄒族達邦大社的所在地,傳統地名為Dabanu,取自建立部落的頭目姓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開始在達邦部落設置駐在所,但因理蕃政策的變化,駐在所先後具有不同的名稱和功能,直至蕃務官吏駐在所法制化後,於1913年定名為達邦警察官吏駐在所,時至今日,達邦派出所除了保有當時的警察宿舍,也留有獨立的槍械彈藥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