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nun

故花蓮港廳巡查部長仁木三十郎戰死之地紀念碑
故花蓮港廳巡查部長仁木三十郎戰死之地紀念碑

坐落八通關越嶺古道凸稜谷側的故花蓮港廳巡查部長仁木三十郎戰死之地紀念碑,海拔約1770公尺,位在第一代意西拉鐵線橋的南側橋基,相距意西拉駐在所約10分鐘路程,原本只是豎立2柱墓標,右為仁木三十郎之墓,左是警手林賴明和之墓,其後,日治中期1930年代改建為鋼筋混凝土修築的方尖造型紀念碑,但碑文僅載仁木三十郎之名,主要記念其監督八通關越嶺古道第二期築路工程隊作業時,於1920年10月23日遭到密林埋伏的槍枝狙擊致死。

故花蓮港廳警手スラ、アセン戰死之地紀念碑
故花蓮港廳警手スラ、アセン戰死之地紀念碑

坐落八通關越嶺古道旁的故花蓮港廳警手スラ、アセン戰死之地紀念碑,位在相距沙沙拉比駐在所約100公尺之處,也距離托馬斯駐在所東側約1公里遠,為鋼筋混凝土修建的方尖造型紀念碑,主要記念托馬斯駐在所警備人員スラ(Sura)和アセン(Asen),於1921年2月17日奉命執行巡邏和運送物資到大分駐在所後,下午返回托馬斯駐在所附近巡邏時遇襲致死,臺灣總督府因此設置碑體記念。

米亞桑駐在所
鋪滿二葉松針的米亞桑駐在所地基

坐落南大水窟山東南稜北方小支稜上的米亞桑駐在所,主要位在八通關越嶺古道旁的谷側,始於1920年設置,海拔約2650公尺,在布農族語中米亞桑為祖社之意。事實上,米亞桑駐在所置身高山氣候,多半籠罩白霧,每年11月至翌年2月為降雪期間,而當相距數公里遠的大水窟駐在所,因為積雪冰封無法運作時,警備人員就會撤退到米亞桑駐在所,旁邊流有山溝水源。時至今日,米亞桑駐在所的地基上,已長滿二葉松,僅能找到少數建物構材和生活遺物。

大水窟池
大水窟山屋後方的大水窟池

位於清領時期八通關古道東段路線的大水窟池,為終年不涸的高山水池,水源仰賴降雨和融雪,布農族人指稱大水窟池為Oniyap,即水池之意,自清領以來此處一直是交通要衝。事實上,大水窟池是中央山脈主稜上重要的飲水來源,提供大水窟營盤的日常用水,在清領末期纂修的《臺灣輿圖》中記載的架扎,或是《臺灣通志稿》中記載的水崛,均是指稱大水窟池。時至今日,在大水窟山屋後方,仍可發現大量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福建德化窯的陶瓷殘片。

八通關清代營盤址
調查人員測量清代八通關營盤址

清領時期修築的八通關營盤址與日治時期設置的八通關駐在所,並非同一個地基,兩者南北相距120公尺,海拔約2745公尺。事實上,八通關的地名由來是鄒族指稱玉山為Pantonukua的音譯,從清代開始沿用至今,目前八通關清代營盤址還留有夯土牆圍成的兩塊基地。

八通關駐在所
八通關草原

坐落玉山山脈和中央山脈之間的八通關駐在所,位在廣闊的八通關草原上,為日治時期八通關越嶺古道與新高登山道的相接地點,同時也與清領時期修築的八通關古道交會。由於地勢險要、展望良好,臺灣總督府就在此處設置警察官吏駐在所,還有戰壕、靶場及瞭望臺等設施,每年秋天也會在此舉辦八通關越嶺古道上各個駐在所的角力大賽,八通關駐在所因而成為最好的接待處所,房舍寬大舒適。時至今日,仍可在遺址上找到電話線礙子與生活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