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12年(1937)新設治茆警察官吏駐在所該駐在所設於丹大溪、濁水溪匯流後之濁水溪右岸(今五里亭平原),設於濁水溪之天然隘口,控管原住民入山,防止已移住至山腳原住民,再度搬遷至原社。且為淨空山區移住剩餘住民,在移住地與原居地的中間處設立一個駐在所,可方便後續移住事宜。
Bunun
舊下馬派出所位於舊下馬部落,是日治時期葉巴哥駐在所,疊石地基和階梯仍保存完整,平台上尚有一棟水泥建築物。下馬部落位於台東縣海端鄉霧鹿村,緊鄰南橫公路上方,海拔約700公尺的斜坡上。部落原本在現址東南方約1公里的山坡上,是日治中期之後在日本政府強制移住之下形成的。布農語稱此地為Vauvu,為脊椎之意,因遠看山勢形似脊椎而得名。原本居住於Vauvu附近的布農族只有四戶。日人將Vauvu命名為Ivaqo,在當地設駐在所以便統治,並開始要求散居在鄰近山區的布農族人遷移到Ivaqo定居,在日治後期,下馬成為約有10戶的小聚落。1975年因風災地基塌陷,政府將居民從舊部落遷至今部落。
梅山部落主要道路,最右邊的建築物是馬舒霍爾文化聚落所,往前是樟山國小梅山分班,馬路走到底可接梅山吊橋。梅山部落(Masuhuaz)位於高雄市桃源區梅山里。布農語稱為Masuhuaz馬舒霍爾,為黃藤之意,因為該地盛產黃藤而得名。舊Masuhuaz社址在現部落之上方,1961年遷到現址後,仍稱Masuhuaz。梅山之地名,為國民政府遷台後,因此地盛產梅樹而改稱梅山。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南橫公路處處路基崩塌、路面掩埋、橋樑流失,修復工作極為艱難,梅山部落上方的梅山明隧道在莫拉克風災之際雖無大損害,但2014年8月因豪雨造成大規模崩塌而將明隧道壓毀,至2018年月才修復完成。由於本部落是南橫西段西段山區的入口,因此梅山明隧道的修復是南橫公路能否通車的重要指標。
已裁撤的復興派出所,日治時期為關山越嶺道的比鼻屋駐在所,其後方為樟山國小復興分班。比鼻屋駐在所原設於荖濃溪西岸,後因防備上理由,遷至東岸復興派出所位址。
復興部落(Uaasik)位於高雄市桃源區復興里,布農語稱Uaasik,因為此地多野生的山棕,意指生長山棕的地方。本地人較習慣沿用日語所譯的Bibiuw(比比由社或比鼻屋社)。族人原本散居在山林之間,日治時代日人推行理蕃政策,將族人強制搬遷,集中於荖濃溪左岸,即荖濃溪與拉克斯溪匯流處東方約2公里的台地上。到了日治末期,村落發生瘧疾,使得村民紛紛遷移,而人口驟減,直到光復之後,瘧疾疫情減緩,人口才又逐漸回流。 目前主要散居於現復興派出所附近,由於此部落接南橫公路路段少,所以聚落較分散,規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