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al

巴陵橋
遠眺巴陵橋一景

北橫公路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角板山三星警備道,大正3年(1914)10月日本人興建「巴壟鐵線橋」於今北橫公路47公里處。福巴越嶺古道在此處與角板山三星道路銜接。民國50年代興建北橫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巴陵橋」。

巨大倒木
拉拉山神木區到檜山駐在所之間,可見巨大倒木隧道

從拉拉山神木區到檜山駐在所之間,沿途神木眾多,巨大倒木也特別多,由於太大的倒木不易清除,因此經常可見橫倒在路上的巨木被鋸開,形成通道,以利通行。影像中的巨大倒木位於15K附近。

縣界附近的古道
縣界附近的古道狀況

福巴越嶺古道也是攀登拉拉山和檜山的必經之路,行走古道時若有餘力可以順登山頭。拉拉山的登山口位於縣界附近,單攻時間大約1小時,檜山登山口位於檜山駐在所,登頂時間大約25分鐘。

拉拉山駐在所入口
拉拉山駐在所入口景館

拉拉山警官駐在所成立於大正11年(1922年),於民國35年(1946)六月廢止。遺址位於福巴越嶺古道11.5K處,從拉拉山神木區步行至此大約2小時。遺址為一片寬闊的三層平台,平台上有廢棄獵寮和一些日治時期遺留的破碗片和玻璃瓶,周圍也可發現不少疊石圍牆。遺址入口有一道斜坡,由於無人利用而雜草叢生。影像為從古道上往入口斜坡拍攝之景觀。

 

神木
福巴越嶺古道上聳立參天神木

古道上可以欣賞神木的地方,除了巴陵登山口的拉拉山神木群之外,從拉拉山神木區到檜山駐在所中間的路段,沿途也有許多參天巨木分布於林間。此區海拔在1300~1700公尺之間,氣候適合檜木林的生長。影像中的神木位於檜山駐在所和拉拉山駐在所中間。

雪霧鬧
空拍雪霧鬧

雪霧鬧(Sibunao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高義里東北部,坐落於大漢溪與雪霧鬧溪匯流口之南岸,海拔500至600公尺之間,面對榮華。山壁陡直呈古銅色,為著名的榮華絕壁。譯音有作浠布落、色霧鬧、希布喬、石撫老等。泰雅語原意為樹上有果實,bunao意即樹果,Si為有之意。因此地往昔有猴子所喜歡的一種果實,因以命名。又一說Sibunao是指落花生。居民原居武道能敢,乾隆7年(1742)遷來。日治末期,約有二十餘戶由嗚明・畢泰(Umin-Pitai)率領遷至上烏來。光復後,有八戶由塔利・哈泳(Tali-Hayan)率領從哈嘎灣遷來。

爺亨
空拍爺亨

爺亨(Ehen)位於桃園市復興區三光里。亦稱為宜亨、耶很、埃洪等,泰雅語Ehen 為中午才能見到陽光之意。因為地處馬里闊灣溪的一個支谷中,背後有玉峰山脈(又稱馬里闊灣山脈),森林高茂,雨霧又多,故取此名。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指爺亨乃溪邊台地之意。居民多由武道能敢至蘇樂一帶遷來。村落位於大漢溪支流馬里闊灣溪下游左岸的半圓形河階上,海拔在640~740公尺之間,居民利用山泉水灌溉,闢成復興區內最整齊的梯田景觀,因此爺亨曾有「後山穀倉」之稱。

巴陵二號隧道
巴陵二號隧道入口

進入隧道後右方有日治時期遺留的巴壟隧道,可通往巴壟鐵線橋遺跡。巴陵二號隧道連接著巴陵橋,大正3年(1914)10月日本人在此興建「巴壟鐵線橋」,1960年代興建北橫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巴陵橋。後來北橫交通量增加,巴陵橋路幅不足,容易塞車,為了解決交通壅塞問題,於2005年興建巴陵大橋,舊巴陵橋改為行人專用的景觀橋,連接巴陵橋兩端的巴陵一號隧道、二號隧道則規劃為泰雅人文展示廳,展示泰雅原民繪畫創作、傳統服飾及農特產品。

巴壟鐵線橋模擬圖
巴壟鐵線橋模擬圖

巴壟鐵線橋模擬圖,位於巴壟鐵線橋南端吊橋頭,可以從北橫公路47公里處的巴陵景觀橋旁進入。 北橫公路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角板山三星道路,大正3年(1914)10月日本人在此興建「巴壟鐵線橋」,1960年代興建北橫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巴陵橋。巴壟鐵線橋雖然已不復存在,但桃園市政府於巴壟鐵線橋南端復刻了吊橋頭的一小段,並設置了巴壟鐵線橋的模擬圖形,站在吊橋頭的位置,往對岸望過去,正好與透明的模擬圖相重疊,彷彿看見當時鐵線橋的風貌。

巴陵大橋
巴陵大橋

橫跨於大漢溪上的巴陵大橋,完工於2005年,是巴陵地區的重要地標。大正3年(1914),日人在此興建巴壟鐵線橋,1960年代興建北橫公路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巴陵橋,由於北橫公路是通往角板山、拉拉山、棲蘭、明池等重要觀光遊憩區的要道,每逢假日交通量激增,原巴陵橋寬度僅4.6公尺,路幅不足,容易塞車,因此交通部公路總局於巴陵橋下游興建新巴陵大橋,以解決交通壅塞問題,新巴陵大橋於2005年開通啟用之後,舊巴陵橋便功成身退,停止車輛通行,改為行人專用的景觀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