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越屏東縣春日鄉和臺東縣大武鄉的浸水營古道,始於1885年開鑿,自水底寮進抵大武,全長約64公里,海拔均高1,000公尺,為當時臺灣東、西部往返的重要道路,據傳平埔族人曾經藉此遷移至東部地區。日治時期,浸水營古道因低海拔和距離短的條件,被臺灣總督府用於連接東、西部的電信郵遞,直到1914年發生「南蕃事件」,致使道路中斷數年。最後,整條浸水營古道的復舊工事於1917年完成,同時增設了大樹林駐在所與古里巴保諾駐在所。
- - / -
- - - -
- -
- - -/-
- -
橫越屏東縣春日鄉和臺東縣大武鄉的浸水營古道,始於1885年開鑿,自水底寮進抵大武,全長約64公里,海拔均高1,000公尺,為當時臺灣東、西部往返的重要道路,據傳平埔族人曾經藉此遷移至東部地區。日治時期,浸水營古道因低海拔和距離短的條件,被臺灣總督府用於連接東、西部的電信郵遞,直到1914年發生「南蕃事件」,致使道路中斷數年。最後,整條浸水營古道的復舊工事於1917年完成,同時增設了大樹林駐在所與古里巴保諾駐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