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坑溪古道

縱貫新竹縣五峰鄉和苗栗縣泰安鄉的北坑溪古道,始於1923年闢建,北起田村臺、南抵二本松,全長約74公里,是原住民族古道中僅有的6條南北向道路之一,與霞喀羅古道的南段相連,形成理蕃道路網絡。時至今日,北坑溪古道的多數路段位於雪霸國家公園,雖然還尚存數處日治時期駐在所的遺跡,但部分路段已然荒廢或崩塌,不利於行。

  • - / -
  • - - -
  • -
  • - -/-
  • -
北坑溪古道封面照
北坑溪古道封面照
北坑溪古道封面照

古道地圖

沿途景點
天狗部落
影像為俯拍天狗部落
天狗部落資訊

天狗部落位於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3至6鄰,該部落位於大安東北方,大安溪右岸河階地上,泰雅語稱為Saulau (Vai-annuh、Mai-annuh、天狗、社舞繞、歪阿怒),意為可供染色的土壤之意,sa為泰雅語染色之意,ulau為土地之意,當地有土色、土黃色及紅色的土讓,因土壤可供作染布顏料來源而得名,成為染布原料的採集地;又該部落亦稱Vai-annuh,為本地泰雅語平坦之意,漢譯作歪阿怒。當地長老教會將其漢譯為社舞繞。部落族人原居現部落東側的盡尾山一帶,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因實施集團移住計畫,被遷往現地居住,大正13年(1924)設置天狗駐在所,設置於部落東方稜線,因所處山稜線,彷彿一隻狗蹲伏,以其地勢高,稱為天狗。在1930年代中期至1937年間,部份ヤバカン社(野馬敢)社人被日人移住至天狗聚落。

觀霧山莊
影像為伐林時代的林務局觀霧宿舍,原為日治時期モギリ(茂義利)駐在所的舊址,現為一排米黃色的建築,分別為林務局工作站、觀霧山莊,提供遊客住宿及餐飲服務。
觀霧山莊資訊

モギリ(茂義利)駐在所位於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8鄰,Mogili泰雅語為高起的小丘。該地位於本鄉與新竹縣五峰鄉交界處,必須從五峰鄉122縣道支線出入,因該地為分水嶺,地勢較高而得名。大正12年(1923)設立モギリ駐在所,戰後林務局在此從事伐木造林事業,因地處海拔達2200公尺的鹿場大山稜線,冬季東北季風來時,常導致濃厚霧氣,故將其稱為觀霧。原屬國有林地,林務局設有工作站、招待所、運材管理站,後設有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由於該地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境內,亦設有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象鼻駐在所
影像前方的水泥建築物為林務局的護管所
象鼻駐在所資訊

位於千倆山南稜,海拔約750公尺處,護管所後方的平臺,為日治時期象鼻駐在所的地基,象鼻駐在所設立於大正13年(1924),目前仍可於地表採集日治時期的器物碎片,並留有日治時期的槍械彈藥庫。由於臺灣森林存在著森林火災、盜伐、超限利用及各種開發破壞,有賴巡山員巡視林班地守護森林,防範及取締盜伐、濫墾等案件,在1970年代竹東林務局於此制高點興建護管所,做為巡山員巡視林班地的休憩、駐紮基地,以加強護管工作。

梅園部落
梅園部落
梅園部落資訊

梅園部落位於為梅園村,大安溪右岸,盡尾山西南方山麓,為海拔約500公尺的台地。部落名為Maylubung,取自為部落飲用水取水的水潭,因此地有一潭水,地方小且地勢低而名之。戰後,因本地種植大量梅子樹,國民政府取名梅園,即為現今的地名。1963年8月間,葛樂禮颱風來襲,大水沖走部落大部分農田,因此部分族人移往台中縣和平鄉定居,但仍有許多族人再度歸來定居。

大安溪梅象橋
影像前方橋樑為連結梅園村及象鼻村的梅象橋
大安溪梅象橋資訊

影像前方橋樑為連結梅園村及象鼻村的梅象橋,其海拔約700公尺,為台中市、苗栗縣交界,梅象橋左方通往梅園部落,右方可通往大安部落,大安溪流域自梅象橋上游逐漸形成峽谷,上游約18.5公里處有雪見溫泉,雪見溫泉位於海拔約1020公尺處,單程約需9小時。雪見溫泉因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熱加熱成為熱水,熱水、蒸氣處於高壓狀態,透過地層裂隙通至地表,形成雪見溫泉。

大安部落
影像為空拍大安溪左岸的大安部落
大安部落資訊

影像為空拍大安溪左岸的大安部落,大安部落屬於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位於大安溪左岸,馬鞍山北向山麓,海拔約500公尺的台地。大安部落的居民由泰雅族中的北勢群及加拉排群所組成,前者是得木巫乃社(テモクボナイ)於明治43年(1910)與北勢群各部落反抗日人後避難而遷至麻必浩溪北岸,殘餘的人受官方政府誘導集中移住此地。後者則是北坑溪流域的加拉排群族人於霧社事件後,越過大安溪遷來,其後日警將泰亞哈、里汗兩社移居大安。

象鼻部落
影像為麻必浩部落空拍象鼻部落,右方伸入大安溪稜線為千兩山稜線,其稜線後方部落為後方部落為象鼻部落。
象鼻部落資訊

影像為麻必浩部落空拍象鼻部落,右方伸入大安溪稜線為千兩山稜線,其稜線後方部落為後方部落為象鼻部落,象鼻部落位於大安溪右岸山麓,海約500公尺的溪邊台地。原名麥步安(Mepuwal),社人為於泰雅族澤敖利亞族之北勢群,他們的祖先是舊馬拉邦社於明治36年(1903)與日方作戰,由大湖鄉東興村退守至此。村名由來,以位於宛如大象長鼻的千兩山腳而得名。本村有座山,由東南邊遠望山峰,周圍形狀猶如一隻大象之頭部,頭部兩旁稍凸,正如大象之耳朵,頭前兩旁稍凹如大象之眼睛,山坡地由此象東南緩緩而下,直入大安溪,狀似大象之鼻子。大正13年(1924)於部落後方制高處設置象鼻駐在所。

泉駐在所通往榛駐在所途中溪溝木橋
泉駐在所通往榛駐在所途中溪溝木橋
泉駐在所通往榛駐在所途中溪溝木橋資訊

影像為泉駐在所通往榛駐在所途中所經的木橋,通過泉駐在所約35分鐘後所經過的溪溝,2003年前後雪霸國家公園於此興建木橋,木橋過後約30分鐘可到榛駐在所。北坑溪古道修築於日治大正12年(1923),完工於大正14年(1925)年,北坑溪古道北起田村臺(今新竹縣五峰鄉轄內),南抵二本松(今苗栗縣泰安鄉),全長約74公里,為日治時期所修築的理蕃道路之一,此道路位於今日新竹五峰鄉與苗栗縣泰安鄉的後山地帶,最大特點是呈現「南北向」的道路系統,在日治時期的山區交通史上扮演著相當重要角色。今日北坑溪古道受風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全段古道難以貫通而荒廢至今,僅存部分道路遺跡。

遙望丸田砲臺
從天狗部落遠眺東方稜線上的丸田砲臺
遙望丸田砲臺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丸田砲臺,坐落二本松駐在所南向坡面的河階平臺,海拔約1310公尺,為臺灣總督府監控泰雅族北勢群而設置的,由於砲臺具有威嚇性和攻擊性,若架設在山脈稜線或制高點可以俯瞰部落所在位置,達到嚇阻作用。事實上,日治初期時任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力行理蕃事業,組織大規模的討伐陣隊來鎮壓原住民族,並於1911年以優勢武力壓制北勢群,因警補丸田清殉職,便設置同名砲臺記念,現今丸田砲臺遺跡藏身於柳杉人造林中。

丸田砲臺入口
丸田砲臺步道的入口處
丸田砲臺入口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丸田砲臺步道入口處,坐落司馬限林道15公里處,海拔約1310公尺,為臺灣總督府監控泰雅族北勢群而設置的,由於砲臺具有威嚇性和攻擊性,若架設在山脈稜線或制高點可以俯瞰部落的所在位置,達到嚇阻作用。事實上,日治初期時任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力行理蕃事業,組織大規模的討伐陣隊來鎮壓原住民族,並於1911年以優勢武力壓制北勢群,因警補丸田清殉職,便設置同名砲臺記念,現今丸田砲臺遺跡藏身於柳杉人造林中。

北坑駐在所側面
北坑駐在所遺址上的木造工寮,為戰後林務局所設置的
北坑駐在所側面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北坑駐在所,是1923年設置的,坐落北坑溪古道14.6公里處,海拔約1640公尺,因鄰近大安溪的北側源流而稱為北坑,泰雅族傳統地名是Simayen,意指草坪如地板。事實上,北坑駐在所原本是北坑溪古道的行政中心,周邊設有教育所、武德殿、療養所、交易所、槍械彈藥庫等,也是現今古道上僅存的駐在所建物。時至今日,若要前往北坑駐在所,可從雪見遊憩區中的司馬限林道進入,攀至海拔約2000公尺的司馬限林道後下切360公尺,方能抵達。

北坑駐在所正面
Tayal,泰雅族,理蕃設施,駐在所
北坑駐在所正面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北坑駐在所,是1923年設置的,坐落北坑溪古道14.6公里處,海拔約1640公尺,因鄰近大安溪的北側源流而稱為北坑,泰雅族傳統地名是Simayen,意指草坪如地板。事實上,北坑駐在所原本是北坑溪古道的行政中心,周邊設有教育所、武德殿、療養所、交易所、槍械彈藥庫等,也是現今古道上僅存的駐在所建物。時至今日,若要前往北坑駐在所,可從雪見遊憩區中的司馬限林道進入,攀至海拔約2000公尺的司馬限林道後下切360公尺,方能抵達。

北坑駐在所
北坑駐在所遺址上的木造工寮,刻畫著到此一遊印記
北坑駐在所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北坑駐在所,是1923年設置的,坐落北坑溪古道14.6公里處,海拔約1640公尺,因鄰近大安溪的北側源流而稱為北坑,泰雅族傳統地名是Simayen,意指草坪如地板。事實上,北坑駐在所原本是北坑溪古道的行政中心,周邊設有教育所、武德殿、療養所、交易所、槍械彈藥庫等,也是現今古道上僅存的駐在所建物。時至今日,若要前往北坑駐在所,可從雪見遊憩區中的司馬限林道進入,攀至海拔約2000公尺的司馬限林道後下切360公尺,方能抵達。

北坑駐在所指標
北坑溪古道由觀霧入山14.6公里處所設立的北坑駐在所指標
北坑駐在所指標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北坑駐在所,是1923年設置的,坐落北坑溪古道14.6公里處,海拔約1640公尺,因鄰近大安溪的北側源流而稱為北坑,泰雅族傳統地名是Simayen,意指草坪如地板。事實上,北坑駐在所原本是北坑溪古道的行政中心,周邊設有教育所、武德殿、療養所、交易所、槍械彈藥庫等,也是現今古道上僅存的駐在所建物。2003年前後,雪霸國家公園曾經整修觀霧到二本松的古道路段,但受自然災害侵襲,全段仍難以貫通而荒廢至今,僅存部分道路遺跡。

松安派出所
2003年松安派出所尚未拆除的水泥建築
松安派出所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松安派出所,原為日治時期二本松駐在所,在1911年設置的,日語中二本松是指有兩棵松樹的地方,而泰雅族傳統地名是Pihun,為門的意思,取其由此穿越進入北坑溪之意。事實上,臺灣總督府設置二本松駐在所,主要是監控大安溪流域的泰雅族北勢群,期間曾遭受泰雅族人猛烈攻擊。到了戰後時期,國民政府先後更名為二本松派出所和松安派出所,並於1999年集集大地震發生時,將警務人員遷至梅園派出所,現已改建為二本松解說站。

日向駐在所
2003年松安派出所尚未拆除的水泥建築
日向駐在所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日向駐在所,坐落盡尾山至東洗水山稜線的東南麓,二本松的東北側,海拔約1410公尺,於1923年設置,配有甲種巡查1人、乙種巡查1人和警手5人。由於日向駐在所的空間位置西倚山稜,面向東方的視野較為開闊,因而命名為日向,意指向著太陽的方向,但是,泰雅族傳統地名為Ulau-ladin,是指硬如木板的泥土地。時至今日,日向駐在所還留有一幢廢棄工寮,建物後方可見圮毀的駐在所遺跡,雪霸國家公園在此立有日向駐在所指標。

曙駐在所
通往曙駐在所的入口處指標
曙駐在所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曙駐在所,坐落北坑山的東北麓,二本松的東北側,海拔約1730公尺,於1923年設置,配有甲種巡查1人、乙種巡查1人和警手6人。關於曙駐在所的命名由來不詳,可能與朝陽初升的景觀有關,但是,泰雅族傳統地名為Mai-leliuk,是指長有許多leliuk樹的地方,leliuk樹是一種木質堅硬的殼斗科樹木,樹幹可作為鋤頭柄、船樑,果實常被飛鼠、山羌、松鼠、黑熊食用,故此地是過去常見黑熊的區域。

榛駐在所
通往榛駐在所的入口處指標
榛駐在所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榛駐在所,坐落榛山西方約2公里處,隔著北坑溪谷與榛山相望,海拔約1930公尺,於1924年設置,配有甲種巡查1人、乙種巡查1人和警手7人。關於榛駐在所的命名由來,可能與這裡長滿落葉喬木的赤楊(榛樹)有關,但是,泰雅族傳統地名為Ginapan-papak,papak為耳朵,Ginapan-papak為刮耳朵。日治時期,榛駐在所的警備人員及其眷屬為了烤火取暖,在圍牆外面設置炭窯燒製木炭,現今仍可見炭窯遺跡。

泉駐在所
通往泉駐在所的入口處指標
泉駐在所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泉駐在所,坐落鹿場大山的東南麓,二本松的東北側,海拔約1800公尺,於1923年設置,其後因警備人員監視區域改正,旋即於1927年廢除,原本的監視區域勤務改由鹿山駐在所和榛駐在所負責。時至今日,若是要前往泉駐在所,可從北坑溪古道的觀霧入山,約4.6公里處即可見到通往泉駐在所的入口處指標。

遙望中間駐在所鞍部
從茅草叢中遙望中間駐在所的鞍部
遙望中間駐在所鞍部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中間駐在所,坐落榛山北麓,二本松的東北側,海拔約2050公尺,於1923年設置,介於茂義利駐在所和榛駐在所之間,其所在鞍部為北坑溪古道觀霧端的登山入口。關於中間駐在所的命名由來,來自於過去新竹州警務課中間警部的姓氏,日治時期這裡曾經進行檜木、肖楠等珍貴樹種的造林事業,時至今日,駐在所遺跡因造林及芒草等植被,難已尋獲。

萩岡駐在所
萩岡駐在所石砌駁坎的地基平臺
萩岡駐在所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萩岡駐在所,坐落盡尾山的東南麓,二本松的東側,海拔約1420公尺,於1923年設置,配有甲種巡查1人、乙種巡查1人和警手5人,並與北坑溪古道相距約90公尺。關於萩岡駐在所的命名由來,取其長滿蘆葦草的山嶺之意,但是,泰雅族傳統地名為Lalang,意指長有石菖蒲的地方,因這裡茂生Lalang草之故,Lalang草是泰雅族人施行傳統儀式用來治病的草本植物。

二本松壕溝遺跡
二本松駐在所通往丸田砲臺的古道路段
二本松壕溝遺跡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二本松壕溝遺跡,坐落二本松駐在所南向坡面的河階平臺,海拔約1350公尺,為配合丸田砲臺所設置的戰備設施,同時防備原住民來襲。事實上,二本松壕溝旁修築有疊石道路,是日治時期二本松駐在所聯繫丸田砲臺的道路,提供糧食運輸和戰略補給,以利臺灣總督府藉由砲臺火力來監控泰雅族北勢群。時至今日,壕溝遺跡長約550公尺,雪霸國家公園已經重新修整為可供健行的步道,四周為人工造林。

丸田砲臺遺址
日治時期設置的丸田砲臺地基
丸田砲臺遺址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丸田砲臺,為臺灣總督府監控泰雅族北勢群而設置的,由於砲臺具有威嚇性和攻擊性,若架設在山脈稜線或制高點可以俯瞰部落所在位置,達到嚇阻作用。事實上,日治初期時任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力行理蕃事業,於1911年以大規模的討伐陣隊壓制泰雅族北勢群,因警補丸田清殉職,便設置同名砲臺記念。時至今日,丸田砲臺遺跡藏身於柳杉人造林中,自二本松駐在所通往丸田砲臺的疊石道路,主要提供糧食運輸和戰略補給。

二本松解說站
二本松解說站的丸田砲臺文史紀念館
二本松解說站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二本松解說站,於1911年設置,日語中二本松是指有兩棵松樹的地方,而泰雅族傳統地名是Pihun,為門的意思,取其由此穿越進入北坑溪之意。事實上,臺灣總督府設置二本松駐在所,主要監控大安溪流域的泰雅族北勢群,期間曾遭受泰雅族人猛烈攻擊。到了戰後時期,國民政府先後更名為二本松派出所和松安派出所,並於1999年集集大地震發生時,將警務人員遷至梅園派出所,現已改建為二本松解說站,提供遊客環境教育和解說服務。

雪見駐在所
調查人員於雪見駐在所的臺地前方合影
雪見駐在所資訊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雪見駐在所,坐落北坑溪和雪見溪匯流之處的西側稜線上,二本松的東北側,海拔約1460公尺,於1923年設置,其後接續設立蕃童教育所,此處曾是北坑溪古道上泰雅族人重要的聚居地。關於雪見駐在所的命名由來,因向東望去可遠眺雪山山脈,入冬後常見山峰積雪,便以雪見為名,但泰雅族傳統地名為Van-balak,意指獵捕山羌的地方。1935年前後,由於臺灣總督府實行集團移住政策,將本地泰雅族人遷往砂埔鹿、橫龍山、大安、天狗等部落。

萩岡斷崖
從空中俯瞰萩岡斷崖
萩岡斷崖資訊

位於北坑溪古道二本松至萩岡之間的萩岡斷崖,從二本松登山入口處開始步行,約3公里即可抵達,為總長將近300公尺的碎石崩地,分作二段。首先,距離較長的斷崖由碎石坡構成,長度約200公尺,俯瞰可見北坑溪和南坑溪匯流為大安溪;其次,規模較小的斷崖是由幾段數公尺長的斷崖構成,形成景觀不如前者。2003年前後,雪霸國家公園曾經整修二本松的古道路段,但受自然災害侵襲,全段仍難以貫通,被譽為北坑溪古道十景的萩岡斷崖也難以親近。

曙鞍部
曙鞍部即為北坑山和鹿場大山稜線的最低鞍
曙鞍部資訊

位於北坑山和鹿場大山稜線最低鞍的曙鞍部,海拔約2000公尺,為不及30坪的小平地,卻是日治時期上島溫泉、鹿場大山、鹿場、曙、北坑等地之間的交通樞紐,過去曾經設置休憩小屋供人休憩。時至今日,曙鞍部芒草叢生,難以眺望景緻,也未發現日治時期遺留的物品,而通往洗水駐在所方向的古道路段,已少人利用,路況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