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宜蘭縣大同鄉和南投縣仁愛鄉的卑亞南古道,始於1918年闢建,北起濁水、南抵霧社,全長約120公里,是原住民族古道中僅有的6條南北向道路之一。事實上,卑亞南古道的前身,原為泰雅族南北溝通的孔徑,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交通運輸與管理控制,進而修築古道,作為泰雅族和賽德克族集體遷村的理蕃道路。時至今日,卑亞南古道的多數路段已被整建為中部橫貫公路的宜蘭支線與南投89線,僅存的古道遺跡位於梨山鞍部和思源啞口。
- - / -
- - - -
- -
- - -/-
- -
縱貫宜蘭縣大同鄉和南投縣仁愛鄉的卑亞南古道,始於1918年闢建,北起濁水、南抵霧社,全長約120公里,是原住民族古道中僅有的6條南北向道路之一。事實上,卑亞南古道的前身,原為泰雅族南北溝通的孔徑,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交通運輸與管理控制,進而修築古道,作為泰雅族和賽德克族集體遷村的理蕃道路。時至今日,卑亞南古道的多數路段已被整建為中部橫貫公路的宜蘭支線與南投89線,僅存的古道遺跡位於梨山鞍部和思源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