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沙連古道

橫跨南投縣埔里鎮和水里鄉的水沙連古道,修建年代已不可考,全長約29公里,是唯一與邵族有關的古道,由於嶺上鞍部建有土地公廟,又名土地公鞍嶺古道。自清領以來,水沙連古道即是漢人進入頭社盆地、埔里盆地與日月潭水社的重要路線,由於遷徙和貿易的需求,無論是漢人移民、平埔族群和原住民族更加活絡了這條道路。日治初期,水沙連古道被視為重要隘線,設有隘寮屯駐。目前水沙連古道全被破壞殆盡,僅存水里經二坪往銃櫃的路段。

  • - / -
  • - - -
  • -
  • - -/-
  • -
水沙連古道封面照
水沙連古道封面照
水沙連古道封面照

古道地圖

沿途景點
二坪冰店
二坪冰店
二坪冰店資訊

二坪冰店屬於南投縣水里鄉台電明潭發電廠職工福利社。從水里走水沙連古道至銃櫃,途中會經過台電二坪冰店,二坪冰店所販售之冰品品質優良,價格實惠,深受遊客喜愛。此處還可眺望水里市區,為水里知名景點。1987年台電公司鑑於日月潭天然水力資源豐沛,於是利用日月潭做為上池,在距大觀二廠下游約4公里處(即車埕附近水里溪河谷)興建另一 座大壩做為下池,運用上、下池間約380公尺之 落差進行抽蓄水力發電,興建完成之發電廠稱為 「明潭發電廠」,並於1995年完工。竣工時容量之大稱霸亞洲, 且為全球第四大抽蓄發電廠,是世界上少數幾座 巨型抽蓄水力發電廠之一。

大觀冰店
大觀冰店
大觀冰店資訊

大觀冰店屬於南投縣水里鄉台電大觀發電廠職工福利社。從水里走水沙連古道至銃櫃,途中先後經過台電二坪冰店和大觀冰店,兩家冰店相隔不遠,同樣販賣品質優良,價格實惠之冰品,深受遊客喜愛。大觀發電廠興建於日治時期,當時稱為「門牌潭發電所」,後來改稱「日月潭第一發電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來台,時任台電機電處處長孫運璿在日籍技術人員協助下,於1946年10月30日恢復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的電力供應。1946年10月,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由蔣介石取名為「大觀發電廠」。

銃櫃民宅
銃櫃民宅
銃櫃民宅資訊

銃櫃聚落的一處民宅。銃櫃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武登村西南方的銃櫃盆地內,是水里出入魚池的要道,水沙連古道由此經過。漢人開墾之初,居民為了防止原住民侵擾,於此設立銃臺防蕃,故稱為「銃櫃」。今約有 70 餘戶居民,多信仰關聖帝君,以碧玉宮為信仰中心。清末時期稱銃櫃莊,日治時期則先改稱銃櫃庄或銃櫃大字。戰後,銃櫃大字與頭社大字之中的下社合併成為武登村,隸屬台中縣新高區魚池鄉管轄;1950 年10 月南投縣成立,武登村改隸為南投縣魚池鄉管轄。武登村包括頭社及銃櫃二盆地;居民多以務農維生,目前多種植絲瓜、檳 榔、蔬菜等作物,灌溉的水源則多來自溪水或泉水。

水社碼頭
水社碼頭
水社碼頭資訊

從涵碧半島眺望水社碼頭,水社碼頭為日月潭四大碼頭之一,也是遊客乘船遊湖的起點。水社在日月潭北側,為日月潭交通轉運中心,也是旅館、商店集中地。水社原本是邵族舊社,位於日月潭西北岸,因在潭中或潭岸水邊建社,漢人稱之為水社或水裡社。日治初期原水社已變成漢人村莊,大部分族人遷移至南岸石印社,自稱Tarimukan社。昭和9年(1934),日人建設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邵族人被迫遷離原居地,移居今信義鄉潭南村,原來在日月潭邊的舊部落均淹沒在湖中。

北旦
從涵碧半島向西北方眺望,從左至右為水社壩、北旦和龍鳳宮。
北旦資訊

北旦在日月潭尚未建設水電工事之前,原距潭邊600公尺,日月潭水位上升之後,變成緊鄰湖岸。北旦是水社村內最大的聚落,沿著台21線道路呈線狀分佈,為一雜姓集村,居民以龍鳳宮為信仰中心。北旦有一個小碼頭,是日月潭兩個能進行水上活動的碼頭之一,另一個是位於伊達邵碼頭旁的磐石碼頭。 龍鳳宮奉祀北極玄天上帝、天上聖母、慚愧祖師,是日月潭西邊最壯觀的廟宇,與一般彩繪門神的廟宇不同,也採用龍鳳造型的立體浮雕,相當有特色。龍鳳宮左側的月老祠原址位在拉魯島上,因地震而毀後,遷至龍鳳宮旁,是一個熱門景點。

日月潭教師會館(日月潭林間學校)
日月潭教師會館(日月潭林間學校)
日月潭教師會館(日月潭林間學校)資訊

涵碧半島上的日月潭教師會館,在日治時期曾是日月潭林間學校。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完工後,台中州立日月潭林間學校擇地於日月潭湖畔,於1934年9月8日動工,1935年1月10日落成,校內設施包含宿舍四棟、講堂、食堂、浴室、炊事場、管理人宿舍等。總建坪291坪,可容納140人,堪稱台灣的林間學校中規模最大者。日月潭林間學校在皇民化運動期間,經常召開國民精神文化講習會。二戰後,魚池國民學校水社分班於1949年6月設立在日月潭林間學校原址,於1952年獨立為明潭國民學校。1960年,明潭國民學校遷至明潭國小現址,原址則在後來改建為日月潭教師會館。

玄奘寺
玄奘寺入口牌樓。
玄奘寺資訊

玄奘寺創建於1965年,地點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中正路261號。玄奘寺沿山而建,地基分為兩層,下層瀕臨環湖公路,置有浮雕「玄奘大師西域遊行圖」,並有「日華佛教親善」、「大唐玄奘法師傳」、「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三碑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人在南京獲得玄奘大師的靈骨,於是携回日本,供奉在日本崎玉縣慈恩寺,光復後經多次與日本的交涉,於1956年迎回供奉於玄光寺。1965年玄奘寺興建完成,便將玄奘大師的靈骨供奉於廟内,供人瞻仰。

玄光寺
玄光寺
玄光寺資訊

玄光寺離日月潭只有十餘公尺,寺下設有碼頭,遊客可搭船至碼頭,再走台階上去參觀。在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人在南京獲得玄奘法師的靈骨,於是携回日本,供奉在日本崎玉縣慈恩寺,光復後經多次與日本的交涉,於1956年迎回供奉於日月潭畔的玄光寺。1965年玄奘寺興建完成,便將玄奘大師的靈骨移奉於玄奘寺。雖然玄奘大師的靈骨已移奉於玄奘寺,但因水路交通便利,玄光寺已是遊客到日月潭旅遊必訪景點。寺內供奉玄奘大師的金身,上懸「民族宗師」匾額。

伊達邵國小
從伊達邵國小眺望伊達邵,下方是國小操場。
伊達邵國小資訊

伊達邵(Ita thao)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日治時期,稱卜吉或化番社,台灣光復後改稱為德化社,2001年邵族成為台灣第十個原住民族之後,因「德化」二字過去有「以德化番」的貶抑涵義,充滿威權與殖民優越,已不合時宜,而改稱伊達邵。但當地德化派出所和德化國小卻仍沿用舊名,經族人多年來努力爭取,德化派出所於2018年10月3日更名為伊達邵派出所,德化國小也在2019年8月1日正名為伊達邵國小。

東光國小
東光國小校舍和操場。
東光國小資訊

東光國小創校於大正11年(1922)4月,名為魚池公學校木屐囒分教場,編制一班,昭和16年(1941)4月獨立為東光國民學校,1959年9月設立共和分班,1965年共和分班獨立為共和國民學校。1968年九年國教實施,更名為東光國民小學。由於社會結構變遷,人口大量外流,以及節育政策之影響,使學生日漸減少,九二一地震後學生一度嚴重外流。九二一地震時,東光國小受災嚴重,經慈濟文教基金會援助,認養重建工程。2001年11月24日新校舍完成落成典禮。

水里
水沙連古道殘存的水里至銃櫃路段,可以從左側民宅旁起登
水里資訊

橫跨南投縣埔里鎮和水里鄉的水沙連古道,修建年代已不可考,南起水里、北迄埔里,全長約29公里,由於嶺上鞍部建有土地公廟,又名土地公鞍嶺古道。自清領以來,水沙連古道即是漢人進入頭社盆地、埔里盆地與日月潭水社的重要路線,由於遷徙和貿易的需求,無論是漢人移民、平埔族群和原住民族更加活絡了這條道路。日治初期,水沙連古道被視為重要隘線,設有隘寮屯駐。現今水沙連古道全被破壞殆盡,僅存水里經二坪往銃櫃的路段。

福安宮
水沙連古道殘存的水里至銃櫃路段,也可以從福安宮起登
福安宮資訊

位於南投縣水里鄉的福安宮,坐落大觀冰店後方,為水沙連古道殘存的水里至銃櫃路段必經之地,除了從民生路民宅旁巷道起登外,也可從福安宮起登。事實上,橫跨南投縣埔里鎮和水里鄉的水沙連古道,修建年代已不可考,南起水里、北迄埔里,全長約29公里,由於嶺上鞍部建有土地公廟,又名土地公鞍嶺古道。自清領以來,水沙連古道即是漢人進入頭社盆地、埔里盆地與日月潭水社的重要路線,到了日治初期,則被視為重要隘線,設有隘寮屯駐。

土地公鞍
從水里到銃櫃路段上的土地公鞍,建有一座廢棄的土地公廟
土地公鞍資訊

坐落水沙連古道水里至銃櫃路段上的土地公鞍,海拔約640公尺,建有一座廢棄的土地公廟,廟後還有更早之前的建物殘跡。事實上,橫跨南投縣埔里鎮和水里鄉的水沙連古道,修建年代已不可考,南起水里、北迄埔里,全長約29公里,由於嶺上鞍部建有土地公廟,又名土地公鞍嶺古道。自清領以來,水沙連古道即是漢人進入頭社盆地、埔里盆地與日月潭水社的重要路線,到了日治初期,則被視為重要隘線,設有隘寮屯駐。

土地公廟遺跡
水沙連古道的土地公鞍上,保留一座廢棄的土地公廟
土地公廟遺跡資訊

位於水沙連古道水里至銃櫃路段上的土地公廟遺跡,坐落土地公鞍上,海拔約640公尺,廟宇遺跡後方還有更早之前的建物殘跡,而原本祭祀的土地公神像已遷移至南投縣魚池鄉的福天宮。事實上,橫跨南投縣埔里鎮和水里鄉的水沙連古道,修建年代已不可考,南起水里、北迄埔里,全長約29公里。自清領以來,水沙連古道即是漢人進入頭社盆地、埔里盆地與日月潭水社的重要路線,到了日治初期,則被視為重要隘線,設有隘寮屯駐。

銃櫃端入口
從銃櫃至水里路段的登山入口,路旁設有土地公鞍的指示牌
銃櫃端入口資訊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銃櫃端登山入口,路旁設有土地公鞍的指示牌,這條橫跨南投縣埔里鎮和水里鄉的水沙連古道,修建年代已不可考,現今僅存水里經二坪往銃櫃的路段。由於嶺上鞍部建有土地公廟,又名土地公鞍嶺古道,自清領以來,水沙連古道即是漢人進入頭社盆地、埔里盆地與日月潭水社的重要路線,由於遷徙和貿易需求,無論是漢人移民、平埔族群和原住民族更加活絡了這條道路。日治初期,水沙連古道被視為重要隘線,設有隘寮屯駐。

殉難碑
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工程殉難碑正面刻有殉難碑的字樣
殉難碑資訊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工程殉難碑,坐落日月潭壩頂附近,在臺21線省道上,於1934年設立,主要記念從開工到竣工期間,因故殉職的臺灣勞工。具體來看,殉難碑碑體正面刻有殉難碑的字樣,背面則是敘述立碑緣由,並且感念殉難人員的功勞,左右兩側刻寫著殉職人員的地址、姓名和年齡,當中以附近魚池庄為最多,次為埔里街,共有13人。

水社壩
從水社壩遠眺水社方向,公路底下即為水社壩
水社壩資訊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水社壩,坐落日月潭旁,主要調節日月潭和明潭之間的水量,當潭水向下流到明潭時,明潭發電廠可以用來發電,當夜間電廠用電處於離峰時,還會將潭水再度抽回日月潭,而水社壩建有一條沿著道路的棧道,長約200公尺,是在地居民和外來遊客喜愛的空間。

日月潭
水社壩旁的日月潭風景
日月潭資訊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坐落水社大山、卜吉山、益積山、潭頭山、松崙山和貓蘭山等群山中間,原為一座天然湖泊,舊稱水裡湖、水社湖、龍湖或龍潭。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利用日月潭發電,先後興建水社壩和頭社壩來增加水庫容量,再從最靠近日月潭的濁水溪河道,修築長約15公里的地下水道來攔砂截取溪水,整體水庫建設工程於1934年竣工。時至今日,日月潭水庫擁有臺灣最複雜的水力發電系統,每天透過臺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

拉魯島
從涵碧半島遠眺湖中圓形的拉魯島,浮田圍繞於四周
拉魯島資訊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拉魯島,坐落日月潭湖中,邵族傳統地名稱作Lalu,但清領時期稱其為珠山或珠仔山,取其形狀如珠而得名,到了日治時期則改稱玉島或中之島,接著,戰後時期國民政府以光復中華之意,更名為光華島。最後,2000年正式復名為拉魯島,因為此處為邵族的傳統領域,族人深信最高祖靈居住於拉魯島上的大茄苳樹,自此拉魯島不再讓旅客登臨,只能在島嶼四周水域的浮橋棧道上,欣賞有關邵族文化展示和歷史發展的裝置。

新井耕吉郎紀念碑亭
新井耕吉郎紀念碑的碑亭
新井耕吉郎紀念碑亭資訊

橫跨南投縣埔里鎮和水里鄉的水沙連古道,修建年代已不可考,南起水里、北迄埔里,全長約29公里,由於嶺上鞍部建有土地公廟,又名土地公鞍嶺古道。自清領以來,水沙連古道即是漢人進入頭社盆地、埔里盆地與日月潭水社的重要路線,由於遷徙和貿易的需求,無論是漢人移民、平埔族群和原住民族更加活絡了這條道路。日治初期,水沙連古道被視為重要隘線,設有隘寮屯駐。現今水沙連古道全被破壞殆盡,僅存水里經二坪往銃櫃的路段。

伊達邵(卜吉社)
從伊達邵碼頭遠眺碼頭邊的商店街
伊達邵(卜吉社)資訊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伊達邵,於日治時期被稱為卜吉或化番社,1934年臺灣總督府建設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時,部落族人被迫遷離原居地石印,當日月潭水庫竣工後,開始積極發展觀光事業,邵族人的傳統杵音和歌舞表演成為招攬遊客的賣點,還投入獨木舟、販售工藝品等,造成邵族的經濟生活與社會組織迅速轉變。戰後時期,國民政府改稱為德化社,直至2001年,邵族成為臺灣第10個原住民族後,才改稱伊達邵。

東光建村百年紀念碑亭
位在東光派出所門口的東光建村百年紀念碑亭
東光建村百年紀念碑亭資訊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東光建村百年紀念碑亭,坐落東光派出所門口,於1957年設立,紀念碑文詳實記載東光村的建立過程,包括開墾、防衛和安撫原住民等。

向天圳
向天圳往日月潭方向的水道
向天圳資訊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向天圳,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時,為了要補充日月潭欠缺的水量,於仁愛鄉武界部落上方約1公里處築壩攔水,建造長約15公里的地底隧道,將攔阻的濁水溪水引進隧道,於大竹湖水域注入日月潭,這條地底隧道稱為武界引水道。但是,中途經過木屐囒溪河床時,因為河床床位低於隧道床位,便採取架高水道的方式經過溪流,再進入隧道流入日月潭,而這段露天的水道即是向天圳。